


王巍:为什么要关注红色金融?
近日,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围绕红色金融的话题,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相关内容,全文如下:
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各地金融界的纪念活动中,红色金融再次成为关注热点。基于在2018年井冈山革命金融博物馆创建和运行经验,新推出的“百年革命,金融里程”的展览,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十几个城市巡展,近百万人参观,反响热烈。与之前的红色金融宣传不同,该展览是以现代金融的逻辑、历史视野和国际经验重新解释红色金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现象,其中,井冈山是红色金融的摇篮、钱袋子支撑枪杆子夺取政权和红色金融走向革命金融的几个创新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主流传媒和理论界的支持,特别是民众的理解。
2022年伊始,井冈山革命金融博物馆陆续与四川和重庆等地发掘当地的红色金融系列展览,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金融博物馆也分别编制了两本书:《红色金融图鉴》和《红色金融简史》。在各界积极面向金融科技和激动人心的元宇宙的当下,我们却专注一段历史,努力将各种传说和故事梳理出逻辑与史实,许多人都非常关切。

为什么要关注和研究“红色金融”?
红色金融是一个特定历史的概念,它特指1921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旨在夺取政权,建立新社会的所有金融相关活动。这里包括三层内容,其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二是与当时统治金融对抗斗争;其三是服务民众长远利益,建立全新金融制度。这种具有强烈政治信念和鲜明价值观的金融活动当然与常规的金融运作迥然不同,有破坏有创建,有继承有颠覆,对货币本质、发行方式、金融机构的建立、交易市场的设计、监管方式等都具有多重复杂性考虑和历史独特的逻辑。准确复原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艰辛奋斗历程,才能透彻体会当代中国金融制度的许多独特性和规则,才能有效理解金融安全与金融创新的博弈与韵律,把握金融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推动和发展“革命金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建设新的金融制度,保障大众的金融安全,还要加入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的金融发展,这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和使命。新中国数十年的重建金融体系和改革开放过程,不是简单接受国际金融体系的成熟经验和规则制度,而是根据中国经济与政治的需求加以改造和提升,保证经济结构稳定和社会安全。特别是经历了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和当下的全球疫情之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与强劲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复苏与成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服务人民大众的利益,坚持创新发展,这就是红色基因在当代中国金融制度的重要性,也是革命金融的本质。我们提倡的革命金融,即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吸收全球金融体系先进技术与机制,与时俱进地应对来自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等各个领域的挑战,不断再造自身机构,驾驭巨变。

未来的金融愿景是什么?
笔者在创建金融博物馆时就反复强调,现代金融不是简单的工具、机构和市场形成的金融生态,而是保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制度安排,更是保障人民大众安居乐业、独立自由和享受幸福的生活态度。今天的科技进步、文化交流、产业发展、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都与金融息息相关,甚至互为一体。任何领域的变化都会推动金融工具、机构和交易模式的演化,反之亦然。了解历史,也许并不能帮助我们预测未来,但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变化时有定力、有主张、有节奏。当下,全球化逆转,疫情常态化,“千禧一代”进入社会主流,我们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制度自然剧烈动荡和分解,也会产生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变。唯有贴近时代前沿,感受社会脉动,做出个体的判断。假以历史的景深和视野,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几点。
其一,个性的金融。金融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安排,更多是自下而上的推动。“千禧一代”更关注个人体验和快乐,金融是实现个人安全、财务自由和生活快乐的手段。金融行为基于个人价值观驱动,而不太关注外部权威赋予的使命感。未来的金融制度和体系需要包容千万种不同立场的金融表达,要求步调一致的集体行为是不切实际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博弈将会不断升级。可以预见,创业金融、消费金融和休闲金融等基于个性选择与参与的“千禧一代”行为,其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其二,算法的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人工的相机抉择变得无效,金融交易、市场波动、人才匹配甚至公司战略的选择不得不被各种算法左右,同样监管规则和政策也可能被算法所捕获。所有算法都需要模型的设计与大量的参数选择,各种观念和理论的竞争也会层出不穷,远远超越已经主导几百年的古典与新古典经济模型。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横空出世便在十年内改变了传统的金融生态和监管结构,各国央行跟进法定数字货币并实施各种法外的管制举措,新一轮博弈往往会提升双方的竞争维度,如同历史上的油灯对电灯的管制一样,双方是彼此促进的合作者。
其三,灵境的金融。目前火热的元宇宙从VR、AR到MR,给予各界特别是金融界强烈的刺激。钱学森先生当年翻译成“灵境”,很有味道,这里借用一下。现实金融场景与虚拟金融场景互动,可以将现实无法实现的设计在并行的空间完成,而且可以彼此转换。这种阿凡达式的超维空间已经形成了现实收益,超过万亿美元的数字货币、更大规模的数字资产、无数的数字交易市场等已经超越了金融领域,在几乎所有的所谓实体经济部门推进,从艺术品、房地产、消费品、旅游到社区选举等,全部虚拟化,而且产生现实收益。如何理解、参与和监管,迫使监管机构也必须“灵境化”。
未来真正令人向往,但现实依然有章有法。在可见的视野内,中国金融的稳定与安全至头重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利益和坚持创新能力的红色基因始终决定中国金融大格局的走向,这个历史观与价值观应当得到创业者、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充分理解,保证降低商业与金融行为的风险,保障社会生态安全。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王巍
编辑:梁艳珍
发布:财金时刻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