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公会
领导题词
1483-----/news/56724
公会简介
1483-----/news/56725
组织架构
1483-----/news/56828
成员区域分布
1483-----/news/56829
业界奉献
1483-----/news/56830
申请入会
1483-----/news/63609
领导之窗
公会创会领导
1484-----/memberList/56,14,41/1
公会领导
1484-----/memberList/9,54,81/1
公会副会长
1484-----/memberList/7,82/1
公会历任轮值主席
1484-----/news/58318
监事会
1484-----/memberList/11,10/1
秘书处
1484-----/memberList/84,21,23/1
成员简介
永久理事
1504-----/news/58319
常务理事
1504-----/memberList/18/1
理事
1504-----/memberList/6,83/1
团体会员
1504-----/news/63828
理事企讯
1504-----/newsList/9242/10104/1
云上党建
公会党委
1526-----/news/56893
党建新闻
1526-----/newsList/9256/10106/1
公会动态
公会新闻
1485-----/newsList/9242/9243/1
领导动态
1485-----/newsList/9242/10100/1
通知公告
1485-----/newsList/9242/10101/1
公会月报
1485-----/newsList/9242/10103/1
历年年会
1485-----/newsList/10209/1
专家观点
0-----/newsList/9248/1
信息公开
社团证书
1488-----/news/56726
章程
1488-----/news/56994
会费标准
1488-----/news/56727
行业自律公约公示
1488-----/news/57007
年度工作报告
1488-----/news/57083
财务工作报告
1488-----/news/57020
自律公约
1488-----/news/57084
活动预告
1488-----/newsList/9255/10187/1
两会提案
1488-----/newsList/9255/10188/1
分支机构
0-----/news/63545
行业动态
全联要闻
1508-----/newsList/9254/10107/1
行业新闻
1508-----/newsList/9254/10108/1
并购新闻
1508-----/newsList/9254/10109/1
行业动态
全联要闻
行业新闻
并购新闻
扫码关注
云移动端
公众号
联系商会
主办:全联并购公会
电话:010-6517 1198
E-mail:cmaa@mergers-china.com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
2020-11-03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83
■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去年,样本企业对所在城市营商环境的总体评分从去年的68.71上升到74.46,其中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较去年都有较大程度提升。
■民营企业对要素资源获得与保障的满意度评价较高,但期待政府在用电成本、融资成本和用工成本下降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在政务环境方面,疫情发生以来密集出台的惠企政策增强了企业获得感,近七成参与调查企业表示,今年上半年税费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市场环境方面,企业反映在教育、医疗和养老三大民生领域市场准入持续扩大。关于创新环境优化,企业期待在高端人才引进、财政补贴政策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让广大民营企业对各地营商环境,特别是政府工作和政策力度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抗疫扶持和复工复产政策受到广泛认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希望各类就业补贴、稳岗补贴、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也能够常态化。
■据调查问卷主观数据和国家统计客观数据进行权重计算,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是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温州、宁波、深圳、广州、成都。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是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四川、福建、河北、湖南。
鞋子合不合脚,穿鞋的人最清楚;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直接。今年6月至10月,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了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今年的营商环境评价有4个特点,一是样本容量大。此次调查收回大中小微民营企业有效问卷40216份,有效数据1200多万条;二是评价体系稳。继续沿用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保持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不变,只是根据新冠疫情等新形势进行了局部微调;参与调查的企业保持基本稳定,涵盖东中西地区、各行业大中小微企业。三是企业感受真。坚持“让企业说真话,反映企业的真实感受”,利用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和组织网络,全部问卷由企业直接线上填报;四是报告结论实。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调查分析人员对所得结论不做任何人工干预,不掺杂任何人为因素。在1日召开的2020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上,发布了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主要结论:
一、主要结论
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程度明显好于去年。
在百分制下,样本企业对所在城市营商环境的总体评分为74.46分,法治环境第一81.44分,市场环境第二77.56分,比去年大幅提升16.5分,“五大环境”评分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这说明各地民营企业对各级党委政府一年来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协力组织抗疫、推进复工复产等一系列工作和举措的充分认可。
这份认可,在我们进入“后疫情”恢复发展阶段的现在,显得弥足珍贵。
1.要素保障整体良好,期待更多成本下降
要素环境方面。
企业对要素资源获得与保障的满意度评价较高,5分制得分为4.14分,较去年小幅提升;
对要素成本下降满意度略有提升,但3.38分仍然偏低。
具体来说,企业对用电、用水、用气保障满意度最高,对用工、用地、热能保障满意度虽较去年有所提升,但仍比较低。
浙江、江西、山东等省份企业对要素成本下降总体满意度较高,广西、江西、吉林等省份企业对用工成本下降满意度较高,江西、浙江、山东等省份企业对用地成本下降满意度较高。
从城市来看,温州、杭州、宁波、衢州、上海等城市要素环境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关于要素环境优化,企业希望政府优先在用电成本下降、融资成本下降、用工成本下降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以缓解经营压力。
2.法治建设大幅提升,依法维权更受信任
法治环境方面。
企业对涉企法规的立、改、废满意度达3.95分,较去年的3.62分大幅提升。
企业对政法系统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法院满意度评分均超过4分,其中法院得分4.05分,提升幅度最大。
关于法院涉企工作,西藏、江苏、上海等省(市)对审判公正满意度较高,天津、广西、江苏等省(市)对立案效率满意度较高。
关于维权方式,企业家优先选择的是诉诸法院38.05%、向政府部门申诉37.40%,而托人向领导反映和向媒体反映等分别仅为2.57%和6.98%,说明依法维权、通过公权力裁定维权更受到企业的广泛信任。
从城市来看,温州、德州、衢州、宁波、淮安等城市法治环境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关于法治环境优化,企业主要有三项期待:
建设企业维权统一服务平台、建立法律机关部门间涉企协调机制、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等。
3.抗疫惠企政策获得感强,减税降费效果明显
政务环境方面。
疫情发生以来密集出台的惠企政策,企业获得感强,认可度高。
在诸多政策中,企业认为最有效的三项政策是“亏损企业延期缴税”“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
被认为最有效的三项金融支持政策是“对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对还款困难企业的展期或续贷”。
在减税降费方面,近七成企业表示2020年上半年税费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近1/4企业认为下降幅度超过40%。
关于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款项,企业满意度较去年提升,浙江、江西、吉林等省企业对此评分较高。
关于投资项目审批,近六成企业表示审批速度加快,山东、浙江、江西等三省份企业感受最强烈。
从城市来看,苏州、宁波、济南、南京、上海等城市政务环境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关于政务环境优化,企业希望在减税降费、网络办事、政策落实等方面加强工作。
4.市场准入持续扩大,民生领域更受关注
市场环境方面。
企业反映民间投资进入门槛降低最明显的三个领域是教育、医疗和养老。
这三个民生领域在疫情后改革力度最大,也受到了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
海南、广东、广西等省企业进入教育领域更加便利,海南、西藏、吉林等省企业反映医疗领域更加放开,吉林、辽宁、河北等省企业表示养老领域门槛降低。
关于产业发展,企业最希望加大力度的三个方面是政府引导与扶持、高端人才储备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对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而言,企业期待政府在产业基础、高端人才储备、政府引导与扶持等方面精准发力。
在公共服务体系与生态环境方面,企业反映近一年来生活配套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三方面有较大改善。
从城市来看,苏州、宁波、上海、温州、杭州等城市市场环境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关于市场环境优化,企业希望在产业政策支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加强力度。
5.创新政策落实提升,企业期待更多人才资源支持
创新环境方面。
企业对创新政策含金量、政策落实效果和政策完备性的满意度均有明显上升。
在科创资源与创新氛围方面,企业对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政策力度满意度较高。
就高端人才吸引力而言,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企业评分较高。
关于吸引创新型人才,企业希望加大力度的四个方面是,加大创新型人才激励(如人才补贴等)、加强人才住房保障、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强化人才落户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优质医疗资源需求比例较去年提高,但人才激励、住房保障和落户保障需求均较去年降低,说明创新人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
从城市来看,杭州、苏州、上海、宁波、广州等城市创新环境受到企业高度认可。
关于创新环境优化,企业期望在高端人才引进、财政补贴政策支持、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持续改善。
二、主要特点
2020年的营商环境评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显得尤为不同。
也正是因为此次疫情大考,使得广大民营企业对各地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工作和政策的力度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本次评价中的几个特点,体现出鲜明的“后疫情”时代特征。
1.民营企业预期快速回升
今年上半年,样本企业营收、利润较去年均有所下降,仅两成实现盈利,超七成企业研发投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级党委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企业家信心得到有效提振,超过65%企业对今年后一段时间当地经济前景、本企业盈利前景等表示乐观。
全国企业对所在城市经济前景的信心达3.95分,高于去年的3.83分。
2.抗疫扶持和复工复产政策效应广受赞誉
从整体来看,全国企业对抗疫扶持和复工复产政策都很满意,总体评价都超过了4分。
关于纾困扶持政策宣传,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企业评分较高;
就审核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效率而言,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企业评分较高;
对出口/外贸企业政策支持方面,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企业评分较高;
就纾困政策落实效果而言,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企业评分较高。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希望政策常态化,包括各类就业补贴、稳岗补贴、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疫情之后,超五成样本企业正在或计划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浙江、河南、山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力最强。
3.融资难融资贵得到有效缓解
对金融支持政策的总体效果,全国样本企业的满意度为3.58分,显著优于去年的3.24分。
浙江、山东、江西等省金融支持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
企业认为各类金融资源获取难度较去年降低,包括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企业融资主要来自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
受益疫情以来金融惠企政策,企业银行贷款成本显著下降。
从贷款利率来看,自2019年7月到2020年8月曾获得银行贷款的全国样本企业中,近九成表示最近一笔银行贷款综合年化利率低于8%,其中利率低于5%的企业接近60%,而在去年这一比例仅为26.35%。
从中间费用来看,36.69%的全国样本企业表示在银行贷款过程中没有缴纳额外费用。
从金融创新服务来看,广西、山东、青海等省企业较多受惠于中小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浙江、江苏、河北等省银税互动效果较好,湖南、浙江、黑龙江等省企业更多获得了信用贷款。
4.政商关系趋好
政商关系总体评分为4.07分,较去年的3.88分提升较大。
政商交往行为规范、企业服务的方式与效率、政府诚信履约情况、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对媒体或舆论对权力的监督等方面,均超过4分。
在政商交往中,“政府人员参加商(协)会举办的年会、茶话会、学习考察”“调研企业期间按公务标准在企业食堂就餐”两项比例提升,都超过了80%。
85%的企业表示当地政府人员做到了“积极回应或协调办理涉企特事急事、主动向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与明确指引”等,尤其是西藏、宁夏、四川、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辽宁等中西部省份。
疫情让更多政府部门直接服务企业,拉近了政和商的距离,企业直观感受显著提升。
三、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
在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工作中,根据调查问卷主观数据和国家统计客观数据进行权重计算,得出营商环境总得分。
按照得分,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是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温州、宁波、深圳、广州、成都。
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是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四川、福建、河北、湖南。
此外,本次营商环境评价的一项尝试,就是设立一道主观题,由全国样本企业自行填写印象中营商环境最好的三个省份和三个城市。
按照该题填报结果,广东、浙江、江苏得票过万,成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深圳、上海、杭州得票过万,成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全联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等19个专业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19个省市、地区和国家建有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