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李辉: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 激发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动能 | 2022(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2023-01-03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26


2022年12月31日,以“上市公司的并购竞争力”为主题的2022(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线上举办。本届年会在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策划,苏州基金博物馆、全联并购公会联合主办,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协办。活动当日,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及苏州当地媒体均进行了新闻报道,合作媒体全程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200万人次。


本届年会上,研究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高天红,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孙念瑞,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辉,亚太并购协会联席主席Daivd Fergusson,全国工商联第十三届常委、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苏州银保监会分局党委书记、局长葛步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主旨议题。


在本届年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辉先生,围绕“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 激发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动能”的主题,发表精彩演讲,内容节选整理如下:


 图为 李辉先生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很荣幸参加2022中国并购基金年会。我谨代表深交所,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深市资本市场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从成熟市场实践看,每一批知名巨头企业的崛起都伴随着一轮并购浪潮的兴起与演变。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近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并购重组市场的新时代特征


随着资本市场“深改十二条”的推出,A股上市公司已逐渐成为企业并购重组“主力军”,交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呈现出新时代的新特征:


(一)(规模角度)并购重组活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并购市场发展迅速,交易数量和规模屡创新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近五年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约10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占国内并购总量的约六成,交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虽受注册制“入口端”影响,重大资产重组整体规模有所下滑,但重大重组方案不断涌现,并购活力仍源源不断。


(二)(行业角度)产业整合逻辑逐步确认,战略新兴产业并购活跃度凸显


据统计,近三年上市公司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超过六成单数以产业整合为目的,金额占比超过七成,盲目跨界情况很大程度上得到修正,并购重组产业和实体特征更加鲜明。


战略新兴产业利用重组交易实现产业整合和集聚的活跃度亦在逐步提升,尤其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行业较为活跃。


(三)(制度角度)并购重组成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双向混改的重要手段


国资通过战略性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做优做强。从近三年整体情况看,国资重组数量占比约三成,但金额占比接近五成五,跃度显著提升。同期,深市国企、民企双向混改案例共132单,实现国企与民企战略性、互补性、共赢性协同融合发展,约30家公司新引入了持股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而通过积极股东的行为方式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混促改。


(四)(交易方式角度)并购方式日趋多元


注册制背景下,壳资源价值逐步回落,叠加上市公司作为被并购标的具有规范程度高、估值透明等优势,导致控制权交易增多。与此同时,随着IPO常态化,深市公司近三年仅实施完成重组上市交易13单(其中2021年仅3单),相比2016年至2018年交易数量下降了32%。相较以往的“借壳热”,市场对于通过重组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的热情大幅降低。


二、值得关注的一些新旧问题


尽管并购重组对市场吐故纳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老问题”制约着实施效果。同时,随着新特征的显现,对应的新问题也逐步显现。


一是业绩承诺履行、业绩变脸等问题制约着并购质量。从实践看,在此前的并购活跃期,业绩承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并购高估值的“补偿机制”,作为一种风险对冲工具而被广泛使用。然而,收购标的业绩承诺期“精准达标”,承诺期届满后标的业绩急速“变脸”,以及业绩承诺无法按约定兑现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并而不整”问题在纾困交易中较为突出。并购的关键在于业务协同和治理协同“双向发力”,如果“并而不整”则不仅不能达到“1+1>2”的功效,甚至还会陷入负向循环。


三是“A并A”并购方式值得关注的风险点。个别“A并A”交易的标的企业与并购方所属行业差异较大,并购方基于产业投资而非产业整合的目的实施并购,存在一定程度的“铺摊子”现象。同时,交易完成后,并购方与标的企业仍独立维持上市地位,会增加特定的关联交易定价依据及其公允性、必要性问题。


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趋势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经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高效、规范、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市场。从交易所一线情况看,未来A股并购市场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短期来看,市场趋势与投资退出需求将进一步激发并购动力。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一些传统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整合压力,并购重组无疑是实现业务优化整合的有力工具;同时,一些细分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达到瓶颈时,头部企业也面临拓宽赛道的现实需要,这都会增加新的并购需求。


二是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延续主渠道作用。2021年美国资本市场全年完成并购超过1万起,金额达2.6万亿美元,全球并购交易超过5万起,金额达4.6万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并购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证券化率提升到一定水平、市场结构和估值不断分化之时,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将从以IPO为主的增量模式开始向以并购重组为主的存量模式演进,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借此做大做强,逐渐成长为产业巨擘。


三是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未来并购市场将更加贴合中国资本市场特征,实现本土化、国际化、市场化多重发展。一方面,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央企、地方国企集团重组整合提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资产重组加快产业整合的主动性、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交易的数量和规模将可能进一步增加,不排除会持续涌现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大体量重组交易。另一方面,随着并购重组基础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将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不断夯实转型实效和发展质量。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一些不成熟思考,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再次谢谢!

本文根据嘉宾演讲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稿件著作权归演讲人所有。



年会更多报道 

 请关注“全联并购公会”公众号 


业界大咖齐聚 · 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纪实
“苏州银行业保险业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吴庆文:打造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 | 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高天红: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孙念瑞:并购赋能 共助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2022(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顾海东:做强资本市场苏州板块,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八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2013-2021中国并购基金年会历届精彩集锦
苏州·12月31日 | 苏州·博物馆八大看点抢鲜看
2021(第七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重磅金融嘉宾点评并建言金融博物馆
王巍:科技时代的并购和价值观 | 第七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朱民:着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 第七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屠光绍:聚焦长三角 社会责任投资与高质量资本供给 | 第七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曹福龙:并购重组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 第七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00余家机构会员和4000余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