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支持遴选2023年中国信用经济十大动态

2024-01-04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78

根据对信用经济的实际影响和行业发展的关注,《信用世界》特邀请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等相关机构的资深专家遴选2023年国内信用经济十大动态,供业界参考


一、 全球首个纸币—交子1000年

在即将进入数字货币时代,当今的主流货币形式——纸币竟然源自中国。2023年,北宋纸币“交子”诞生已有1000年。中国造纸印刷术和纸币的发明都领先西欧几百年,但中国却未因此出现信用货币制度。16世纪以来南美白银大量涌入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在东西方“大分流”背后,最被人忽视的其实是一个金融视角的答案。

参考资料:

“交子”诞生1000年:中国古代为何没能形成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史|中国古代的信用经济和金融经济活动

商业信用史|《宋代商业信用研究》

龙登高谈中华商道:本质就是契约精神与诚信


二、 《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十周年

国务院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在2013年施行,也是国内数据产业的一部立法,以法规形式明确了征信业在我国形成,定义了征信机构和征信业务的基本特征,规范了征信机构的业务操作方式,确立了征信监管部门和监管方式方法,取得了推动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效果。

参考资料

专家观点|林钧跃:《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十周年之际议“得”与“失”

专家观点|汪路:《征信业管理条例》十周年回顾

专家观点|李铭:《征信业管理条例》应该与时俱进----《征信业管理条例》发布十周年有感

《征信》期刊: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征信期刊》: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专家座谈会综述


三、 征信“断直连”生效

2022年,《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4号)出台,要求信贷机构和非征信持牌的大数据公司之间征信数据“断直连”,期限是2023年6月30日。


四、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2023年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参考资料:

http://bgt.mof.gov.cn/zhuantilanmu/rdwyh/czyw/202312/t20231205_3919789.htm


五、 年轻消费者信贷违约率攀升

目前国内消费者信贷违约情况一直在攀升。很多信贷违约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本身并无违约意愿,而是受客观经济环境下行的影响,收入减少,工作没了,由于还款能力不足导致违约。当前缺乏有效的消费者债务配套的服务机制和救济手段。

参考资料:

经济观察报:个人房贷逾期率升至四年高位,银行加速发行房贷不良ABS

http://www.eeo.com.cn/2023/1125/615273.shtml 

信贷市场|2023年Q3信用卡量持续下降,逾期180日总额再度攀升

六、 企业“三角债”死灰复燃

三角债”是人们对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经济过热和其他诸多原因,导致很多企业深陷“三角债”,产成品积压,工交生产中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很尖锐,企业、单位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和前清后欠的现象十分严重,并对商业信用体系带来很大破坏,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国务院1990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
中国的2022年GDP为121.02万亿,其中商业营收账款约为21.65万亿;2023年受内需不足和地缘政治影响,消费和出口增速不及预期,中小企业仍在艰难复苏,企业应收账款账期从疫情期间的三个月至半年,部分变为现在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应收账款拖欠压力是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的成本压力,企业“三角债”现象比较突出。目前企业之间的应收帐款和供应链信息缺乏规模化的企业征信平台。作为企业信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以尝试利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复杂网络分析来解决。

参考资料:

经济观察报:应收账款高悬 拆解建工企业三角债

http://m.eeo.com.cn/2023/0610/594671.shtml

中欧商业评论|朱镕基:清理三角债要抓住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


七、 新兴电商平台信用生态亟待重建

随着国内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电商平台不断崛起,例如2023年底,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而抖音的市值甚至超过了腾讯。从用户、店铺到主播的信用管理都面临新的挑战,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形态各异,新型电商经济的信用生态体系亟需建设。
而新型电商生态治理远远不止是信用问题,不仅涉及虚假宣传、刷单炒信、服务质量、跨平台运营、价格垄断等多种商业诚信问题,而且涉及多种利益主体,需要理论跟进,实践创新,才能从这些混乱问题中理出头绪。


八、 跨境征信试水

跨境征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用信息机构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机构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过程。通常,这种征信主要是为了便于进行商业交易。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征信数据跨境活动日益频繁,征信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出境需求快速增长。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保护水平等的差异,数据出境安全风险也相应凸显。

随着2023年国内数据跨境工作的持续推进,重要的应用之一——跨境征信也开始在多地试水。福建发布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海丝征信链”,助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广西致力于联合东盟11个国家本地征信机构成立中国一东盟跨境征信联盟,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提升双边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探索中国—东盟跨境征信业务合作,促进双边经贸往来高质量发展。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首个跨境信用服务平台也在搭建。
2023-12-25,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探索在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区域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建立粤港澳征信产品互认机制,提升跨境融资信用服务能力。


九、 最初作为个人征信子行业的MyData模式备受关注

 MyData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数据生态系统机制,旨在通过赋予个人管理、控制和共享数据的权力,使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个人数据,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最初在韩国作为个人征信的子行业,目前已经拓展到个人数据的各个领域,例如通信、零售、保险和医疗等。

由于在普惠金融应用效果明显,同时又能协调好数据保护、数据流通应用以及数据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多家个人征信机构、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投资机构开展MyData研究。韩国信用信息院(KCIS)的MyData专家也受邀举行在线交流;国家信息中心组织MyData讲座;东北证券也发布MyData报告。在2024年,一本关于全球MyData理论和实践的新书也即将推出。


十、 北京信用学会年会成功举办

2023年规模最大的信用学术活动“北京信用学会2023年年会暨信用学术论坛”,于12月2-3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国际文化大厦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采取“1+19”模式展开,即1个主论坛+19个北京信用学会专委会分论坛组成,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本次大规模专业学术活动对当下信用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例如平台经济中电商信用评估问题、商账管理和催收问题、人工智能和信用科技以及信用标准化问题。
新华信用、人民信用平台、中宏网等媒体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相关新闻报道。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