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并购新篇章】王巍创始会长解读新规:“并购六条”的核心是正本清源!

2024-10-11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215


新闻摘要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发布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见和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其中,不仅明确支持跨界并购、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还表示将提高监管包容度、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


中国并购行业领域的先行引领者、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结合证监会提出的最新激励政策,阐述了自己的行业分析观点:“并购的核心是四句话,即‘用得上买得起收得到管得住’,这就是并购行业里的标准化。” 



并购六条的核心是正本清源




鼓励并购的六条措施是回归常识

王巍:在金融界几位领导人公开讲话之后,资本市场上出了很多大动作,人民银行、财政部都在用注资来激励市场。央行直接购买国债,而且突破规定鼓励银行资金入市,证监会也鼓励券商和基金入市,特别颁发了推动并购的6条措施。但是,这些还很难叫新政。新政是从当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时期提出来的政府激励经济的一套政策,叫New Deal。一般谈到新政是指战略方向发生根本性转变,所以如果没有战略转变的话,仅仅是激励政策,无非在加把力、添把火而已,这不是新政。新的政策是明确肯定了过去多年的战略方向,没有提出改变经济格局和管理模式的目标,只是要更多的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的投入,还要呼吁全民投资,希望提升资本市场的作用,试图解决通缩危机,通过扩大需求来改善经济。在既定经济模式下,大幅投入资金能否真正改变经济走势,还需要观察。


我简单谈下证监会的这6条鼓励并购的措施,对并购行业当然是个很好的事情,但从更大的格局来看,只是做了早该做的事,是回归常识。


首先,第一条鼓励跨行业并购,同时可以收购一些未盈利资产,就是所谓的不良资产。这个本来就是并购的基本职能,并购就可以跨行业,可以收购不良资产,这很正常的。正常的行为为什么提出要鼓励,就说明过去有阻碍,所以应该叫正本清源,这是回归常识。当然,多年不正常导致的压抑环境下,回归常识也是重要的进步。第二条鼓励要做大做强,这是一个正向激励。多年来,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反平台垄断,打击野蛮资本,要节制、要耐心。现在出台的政策有了一些调整,这是一个正向的激励。第三条要尊重市场和创新,提高监管包容度。我认为这是对过去监管政策的检讨。不应该尊重市场,不应该尊重创新吗?是不是过去做得不对?过火了,就要提升监管容忍度。第四条,简化审查,提高重组效率。这同样是一种检讨,就是过去太复杂了,审查成本太高了,太没有效率了。第五条,积极引导中介机构有作为。中介机构本身就应该做的事,为什么要引导呢?谁过去阻碍了他们?第六条,打击违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这本身就是证监会的职责。


所以,前两条叫正本清源,回归常识,后四条是证监会对过去行为的检讨。新任证监会的主席能够反思历史经验,让证监会回归本位,做本职工作,让市场、让创新主导未来,这是积极的。效果如何?我们还要看最终市场的力量和操作,过去也出台过许多类似,很多都在重复10年前、 20年的话。所以,重要的不是说出了几条政策,而是核心是要尊重市场、尊重创新、尊重企业家、尊重并购的自有规律。


市场发展是需要创新力量去推动的,单有创新而没有监管,这个市场就乱了,所以才要监管。监管部门应该是站在一个守住底线的立场上,守的是什么呢?信息透明、公平交易,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小中小股东利益。但底线之外,就应该允许市场力量冲到前面,让企业家、创业家、投资者冲在前线,让他们去创新,这个市场才是好的市场。但这么多年来,监管总是以家长的方式规定动作,确定节奏,甚至亲自下场判断谁是合理不合理的,那就错了。所以,并购六条很重要的,是总结了多年来监管部门作为不当,导致了市场曲扭,导致了市场不活跃,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王巍

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跨行业并购是市场检验的问题

王巍跨行业并购是并购市场问题中的应有之义。跨行业并购合理不合理,谁来判断?只能是企业家来判断,市场来判断。而且需要多长时间来判断,都很难说,有的需要10年时间来判断,有的是两个月时间就可以看出来,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也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可以判断。企业家不能自己判断,同样地,监管部门也判断不了。过去监管要求你必须拿出充分理由。什么叫充分理由呢?牛奶公司要收购一个AI公司,收购一个大数据公司,这样算不算跨行业?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马斯克,他跨了许多行业,从上天到入地都是不同行业,如果他来中国申报上市或并购的话,很难被批准。在中国,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当年起步都是做衣服的,做钢材的,做物流的,到最后改做电脑、汽车和机器人了,这要跨了多少行业才能走到今天?如果你一开始不让跨行业,他就不会走到今天。


这不是一个学术的问题,它是市场检验的问题,更不应该成为监管的理由。很少有哪个上市公司发展到今天一直是干最初的行业,这样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基本都是要不断地换,要与时俱进,不断跟上时代变化和技术变化,你不让跨行业经营,可能就是让企业慢性自杀。


图片来源:网络




并购市场一直都很活跃但更多是散在江湖里

王巍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做并购的是高端,做银行、做保险都是跟着并购走,相对来说是挣钱也是最多的。为什么中国是反过来呢?因为在中国做IPO是一个国有垄断行业,没有真正来自市场的外部竞争。这个行业是旱涝保收,一旦亏损了,政府就注资,开闸放水,总得把它救活。因此,这个行业并不需要提供太多的市场服务,你只要有金融执照,然后按照监管规帮企业填表,疏通关系,就可以把它做成。


很多企业家找到券商去做并购,看重的不是他的并购能力,而是看到背后他能提供低成本的贷款和投资,实际上这些机构挣的是高利贷,他把这个利润讲成他的并购能力了。如果这些人脱离了融资能力,就什么也不是,没人会去找他。并购市场一直都很活跃,只是在可能传媒看不到,监管也不太能触达,并购更多是散在江湖里的东西。真正的市场化的并购业务并不是靠执照,也不是靠垄断,是靠人才的智慧,靠人的观念发现新行业,发现市场。作为对真正做并购的人来说,在商业周期任何阶段下,无论升和降都能赚钱,所有行业都有机会产生创新和成长,任何企业,哪怕是最烂的企业,都能够找到重组赚钱的机会,这才是做并购这些人的一个能力。并购人眼里永远是春天,没有躺平一说,他永远有激情。


图片来源:网络




不同光谱的人互相竞争有成有败是市场的意义

王巍:现在并购的需求被分为整合、化债、出海,但这是传媒界的划分,并购的动机是非常复杂的,不能这样简单归类。并购可能就是要转型,我不想干医药品行业,我就转到能源行业。或者就是我不想干了,一辈子很辛苦,我把资产套现了,去做财富管理。套现出场也是并购,如果一批老人整天不出场,年轻人怎么进来?Sora出来了,ChatGPT出来了,我需要并购AI公司提升我的未来的竞争能力,这也是动机。甚至为了炫耀我的成功,我再收几个企业玩玩。真正的市场就是由不同的企业家组成的,有理性的、有非理性的,有得瑟的、有谦虚的,轻易不要分主流和支流,不同光谱的人结合在一起来互相竞争,有成有败,这是市场的意义。在20年前,没有人会知道马斯克的特斯拉今天会成为主流,英伟达在10年前也没有人认为它是主流。如果政府监管一味强调理性和主流,问题出来了,监管根据什么判断主流和理性呢? 


图片来源:网络




提振信心让三驾马车真正能跑起来

王巍:首先,要承认这么多年来资本市场是不正常的。我注意到最近几天有几个经济学家唱高调,政府一如既往地准确地判断了今天的市场问题,英明地提出了新的战略和政策。这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所有变革都是在压力下才开始的。我们是看到经济上险象环生了,有重大危机了才调整。包括国际压力,美国降息了我们才降息,是不是?所以,还是实事求是承认问题存在,才能对症下药,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


很多人在说中国经济出问题是三年疫情或者欧美对中国打压,这当然是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讲,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内因,不是外因,出问题就推到外因,那也不对吧。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缺乏信心。过去我们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的起点就是全民有信心,通过改革和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


这个全民的信心靠什么来支撑呢?我认为中国几十年发展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这三驾马车跑起来了,整个经济也就发展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三驾马车,你再给100条政策也不会有大的变化。过去十几年,跑着跑着,这三驾马车表面上还在跑,但没有力量了,不再协调了,甚至政府这个驾车的人亲自下场跑起来了,资本市场已经半身不遂多年了。这次央行、财政,证监会等金融部门的激励政策很到位,但能否让三驾马车恢复功能,真正跑起来,这才是全面提升资本市场的根本。


图片来源:网络




政策调整之下要先想清楚四个观念

王巍:尽管中央银行给钱了,财政部给钱了,这只是启动经济的钱,希望带动整个金融机构和全民都响应起来,加大投入。我觉得不太容易,不谈整体机制的调整,至少有几个观念你得先想清楚。第一,要说清楚负债对国家、企业和个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前些年是大力降杠杆,突然要加杠杆了?第二,金融创新到底合理不合理?多年不提金融创新了,衍生产品怎么看?这是不是野蛮资本?是不是巧取豪夺?第三,什么叫做不盈利资产,如果投资失败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吗?第四,金融机构如何界定行为责任?市场上有成有败,一旦投资或贷款失败金融机构就要终身追责,那还有人做吗?这些观念的都没有解决,出台几个政策就能立竿见影地落实吗?我不知道过两年之后,政策是不是又变了。去年还不允许跨业收购,现在就说可以了。去年还强调是野蛮资本,现在什么资本都进来了。政策这样就来回翻大饼,对于操作者是最危险的。综合来说,我认为这个政策是利好的,但是这种利好已经很多次了,可能需要思考,不要到处都是一片捧场。


图片来源:网络




并购的核心是 “用得上买得起收得到管得住”

王巍并购重组是非标准业务,并购的项目一定是非标的,因为每个项目不一样,千人千面,每个项目不同特点,因此它不可能标准化。你一会儿收个机床厂,一会儿收购一个生物制药厂,一会儿收一个传媒报纸机构,这些都是非标的。但是,并购本身是有标准的东西,标准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它的观念,它的操作,这些是有标准的。


我经常谈的,并购的核心就是四句话,就是用得上,买东西是用得上的,你要是买来没用,那买它干什么?所以是“用得上买得起收得到管得住”,这就是并购行业里的标准化。如果你都收一些没用的东西,谈一些买不起的东西。而且你喊了半天根本收不到,最后你收了以后管得是一塌糊涂,这种并购就是失败了。所以,并购是有一定的规则,它在定价、战略、融资上还有一定的规则,并购还是个标准业务。标准业务就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操作者,努力让千篇千人千面的并购,能在不同的并购项目背后,总结出一些并购的理念。这个理念要是有规则,我要去按照规则做,去减少失败的概率,增大成功的概率,这只是一个运用标准化的好处。


从监管角度来说,它也一个监管的标准,他要守住底线。你是不是公平的进场,而不是通过内部的交易,不是通过犯罪手段。你是不是信息透明、充分披露的,而不是欺骗别人,在过程当中用的是不正当手段。这个一旦出现问题,我是不是要打击非法交易,我要保护小股东利益,这就是监管的底线,所以监管它有自己的标准。监管控住底线,然后创新者、并购者去发挥出各自的能量,这个市场就活跃起来了。因此,我想这就是在并购当中,安全与创新的博弈的一个过程。


媒体专访报道·点此查看



2023年5月,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撰写的新书《并购的江湖》由中译出版社出版,于同年7月13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高西庆、刘二飞等业界重磅嘉宾均莅临现场见证仪式、座谈交流。


新书发布会综合报道·点此查看


王巍创始会长与王石董事长老友相聚


并购的江湖

作者 王巍

中译出版社 · 2023年5月出版



深度了解并购敬请关注

“王巍” 抖音号








《并购的江湖》内容选摘

任何市场企业的形成与发展都是由价格和利益驱动的。企业家是新观念的推动者和资源的组织者,或者熊彼特讲的是“创造性的破坏者”。与铅笔制造一样,新的产业和行业生态的建立也是无数彼此不熟悉的企业家共同制造出来的。所有的领袖企业都建立了各自庞大的生态圈,有成千上万个企业通过生产价值链联结在一起。更为核心的是,几百家企业通过并购股权的资本价值链联结在一起,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可以说,并购就是新兴产业的发动机。并购创造价值,在资本市场上是常识。




延伸阅读


贾康、王巍热议中国经济趋势与财税改革

姚洋、王巍“博物馆老友记”谈中国经济、金融改革

王巍:大并购的时代到了吗?

王巍:并购金融市场活跃,短期仍需政府激励

王巍:资本市场与并购交易 · 变革是最大的确定性

王巍:数字时代的并购与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王巍:我看金融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高西庆、刘二飞、王巍重新解构中国资本市场的30年

王巍:我要写一本什么样的并购书

行业大咖齐聚《并购的江湖》新书发布会

访谈王巍 | “并购的江湖”系列短视频 · 全新开播

王巍谈《并购的江湖》|《金融投资报》报道(上)

王巍谈《并购的江湖》|《金融投资报》报道(下)

媒体聚焦《并购的江湖》并刊发专题文章

高西庆力荐《并购的江湖》并作序

大卫·弗格森:会给未来的并购人士带来巨大收获的一本书

王巍:并购江湖的道与术 |《中国经营报》零观金融对话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1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