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会长风采】致同管理合伙人郑建彪:北交所迎开市一周年,成“专精特新”企业摇篮
北交所迎来开市一周年。全联并购公会常务副会长、致同管理合伙人、审计业务主管合伙人郑建彪,与致同审计合伙人江永辉接受《经济日报》、《证券时报》采访,畅谈北交所改革成效与未来期待。

无缝衔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郑建彪表示,北交所开市以来,持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并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协同发展,形成了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和成长阶段相符合的市场生态。
北交所将场外市场优质的中小企业直接转到场内市场,有效衔接了原本并行的场外股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真正实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无缝衔接,为国内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发挥了重要的“试验田”功能。
须聚焦解决中小企业核心问题
郑建彪认为,北交所设立的初衷就是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这也是北交所未来将坚持发展的方向,未来如何持续利用发展优势,解决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郑建彪表示,未来,对于如何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更加体现包容性、普惠性,实现优质企业聚集效应;如何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机构投资者加入;如何加强市场约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制度落地都十分值得期待。
对于北交所来说,产品、制度和服务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市至今,北交所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提升新三板价值、支持科技创新均起到关键性作用,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快速挂牌、上市,相信北交所未来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归位尽责,履行“看门人”职责
在北交所的建设过程中,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郑建彪指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要认真履行新时代“看门人”职责,一方面在质量控制方面,要更加完善尽职调查流程,确定风险是否可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标的公司的合规性以及未来的成长性,我们希望能够服务和储备更多优质的“专精特新”企业,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转板制度是特色制度安排
“开市一年以来,北交所交易制度框架迅速搭建,各项制度有效运转,基础制度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江永辉表示,北交所在制度建设方面具有独特性,总体平移了新三板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与新三板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
江永辉认为,转板制度是北交所的特色制度安排。今年上半年,北交所转板制度正式落地,北交所上市公司可以转板至沪深交易所继续发展,而北交所自身上市公司都是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转板而来,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也将倒逼北交所持续深化改革,更好体现其包容性、创新性、服务性。
“与此同时,转板制度在实操层面还需进一步明确,目前市场没有北交所转板的明确预期,北交所与创业板、科创板之前存在较大的估值落差,转板的企业数量很少,需通过更加完善的转板制度来加强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推进建立覆盖全市场的转板制度。相信在实操层面畅通之后,北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将迎来多赢的局面。”江永辉说。
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江永辉表示,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潜力股的摇篮,因上市的包容性以及过会后获取注册批文的快捷,逐渐受到中小企业的推崇。借助北交所,中小企业在上市后的成长空间也值得期待。
不过行业有声音认为,当前北交所呈现“面多水少”,估值和流动性不及预期。
对此江永辉表示,估值和流动性问题是和上市企业质量以及投资者偏好相关的,北交所处于市场建设初期,主要以小市值企业为主,规模较小。
在流动性方面,北交所的投资者主要是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所以交易决策相对理性,交易频率相对较低,持有期限比较长,也比较契合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比较高的特点,更加关注中长期收益。
北交所拟推出的融资融券制度,将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北交所二级市场定价功能。同时刚刚发布的北证50成份指数,也有助于市场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激活流动性。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