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专访】并购公会永久理事、中环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 产业布局和运营管理的高质量是民企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9-07-30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200

从一名军人成功跨越到企业家,余竹云先生凭借着一股“闯”劲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2004年,余竹云在安徽创立了中环控股集团。经过15年的发展,中环控股集团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超百亿,涉足地产开发、商业运营、文化产业、智慧物流、绿色建筑、康养农业等不同产业的多元化控股集团公司。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他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反哺与回馈社会,把公益慈善作为一种“朴实的生活方式”。


2017年,余竹云先生加入并购公会,成为公会永久理事,一直积极支持公会的各项工作。近日,并购公会安徽分会(安徽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安徽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余竹云董事长就自己的创业历程、中环控股集团的未来发展、民营企业的现状与需求等相关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谈中环控股集团:责任源自内心


余董,您是浙江人,为什么会选择在安徽创业?作为优秀民营企业代表,中环控股集团有哪些举措助力安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余竹云:我的籍贯是浙江衢州,我在衢州出生和学习,1991年,在我18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安徽参军入伍,在安徽省委警卫连参军五年时间,1995年底下海经商,在加盟通信行业京信集团时,我负责的业务范围也包含安徽区域。可以说,我出生在浙江,但是成长在安徽,安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熟悉这里的政治生态,也很适应这里的生活习惯。在我2004年创业之初,安徽也正是快速创新发展的开局阶段,与我的个人发展都非常契合,所以选择在安徽创业发展。


安徽中环控股集团成立十五年来,为安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时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注重实体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创新发展,目前公司已经成长为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公司目前发展稳健:绿色建筑产业绿色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手段,解决在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业主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降耗问题,为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做出努力;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通过智慧物流平台的建设,减少车辆空驶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康养农业以土壤改良为切入点,涉及新农村改造和乡村振兴建设,实现一产有机农业、二产精深加工和三产康养旅游的有机结合,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们的文化产业,以中环艺术馆为代表,作为安徽省第一家公益性民营艺术馆,它很好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传承发扬徽派艺术的平台和载体,对宣传安徽艺术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环控股集团走过了一条由单一业务到多元发展的道路。请余董回顾一下中环控股集团几个业务板块的市场机遇和当时的决策经过,请您谈谈其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余竹云:2004年,公司创立之初,合肥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创新发展,但是很多地方配套不足。合肥发展要有人,要想留住人,衣食住行必不可少,如何解决人才的刚需住房问题成为合肥要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借此机会步入房地产领域,开始了创业之路。2007年,合肥经开区开始建设,周边需要住宅和商业做培育支撑发展,我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毅然支持地方经济,选择在经开区投资商业,目前,中环城商业中心已经成为经开区的地标。


2011年,安徽物流的局面和全国是一样面临“小、散、乱、差”的局面,物流总费用占比GDP的比重非常高,接近20%,而发达国家只有12%,甚至更低。基础产业的落后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改观安徽物流业的面貌,同时也看到这一巨大商机,我投资进入物流产业,以线上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为抓手,结合地下物流园区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整合了300多家中小微物流企业,规范了地区物流行业发展,为安徽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


2014年,装备式建筑迎来春风,国家和安徽省在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增加传统住宅的装配率,提升住宅品质,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我抓住机遇进军绿色装配式建筑领域,目前实现“生产基地+产业园区+建筑施工”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安徽地区装备式建筑产业的改革创新。


多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业放在首位,我们也一直关注三农问题,但是我们没有盲目进入。在特色小镇热度散去,问题凸显出来后,真正的产业模式不断成型,特别是随着2017年以来国家对乡村振兴和新农村改造的重视和支持,我认为时机成熟,选择在家乡浙江衢州投资建设康养农业项目,把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结合,目前效果非常好。


我想,这几次的产业转型发展,都不是一时拍脑袋决定的,是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分析,加上公司现有产业业态和能力支撑的匹配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所做出的决策。因此,在我看来,决策的关键还是要把握政策、市场和产业动态,结合公司实际才能决胜千里。


您作为中环控股集团掌舵人,集团经过十五年快速发展到今天,您对集团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思考?


余竹云:第一,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发展要顺势而为,所谓的顺势而为就是跟着国家政策走;跟着产业的发展趋势走,找准切入点,选对时机,才能决策准确。


第二,从内部原因来看,企业要有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又有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加上严谨的制度和流程,与适合企业的激励机制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有活力、有动力、有激情、有发展。


华为崇尚的是狼性文化、末位淘汰,那么中环控股集团的企业文化,说到底究竟是什么?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代表中环控股集团企业文化,您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余竹云:中环控股集团的文化说到底就是“责任文化”。如果用一个词来代表就是“责任”。这个责任包含了很多内涵。责任,来源于心灵深处的爱。有爱心,才会负起责任,才会发自内心地负责任。企业心里有责任,必然注重品质,对消费者负责;企业心里有责任,会对员工有关爱,对员工负责;企业心里有责任,会注重公益慈善和创新社区发展,对社会负责。员工心里有责任,会发自内心地对企业负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自己负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文化影响,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心里有责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肩负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


谈民营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

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的复杂因素,您怎么看待当前形势?这对中环控股集团来说有哪些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余竹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主要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发展的制约,美国政府频频强硬表态,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最近我刚读完《美国陷阱》这本书,书中就揭露了美国通过自我标榜的“国际警察”身份,通过法律手段打压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国内的经济形势主要集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落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发展的机遇,当然,还面临今年产业形势不是太好的困境,以及国家的金融政策调整等。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整体是向好发展的,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中环控股集团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财务状况,我们相信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把中环控股集团的产业进行很好的区域布局。当然,我们也面临国际业务上法务和财务系统保障的挑战,以及外部更多优秀企业的竞争。但是,我们不怕竞争,中环喜欢竞争,我们相信适者生存,我们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取得发展。


当前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逆境中,您觉得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环控股集团是怎么做的?


余竹云: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注重产业布局的高质量和企业运营管理的高质量。


中环控股集团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企业发展,我们在产业布局上注重政策导向,注重绿色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布局,比如绿色装配式建筑、康养农业、智慧物流产业都是绿色产业的代表,也都是从产业布局上面对高质量发展考虑。


另外,中环控股集团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公益慈善,我们的中环艺术馆是安徽省第一家民营公益艺术馆,是安徽新徽派艺术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是市民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集团长期关注城市特困家庭、救助服刑人员子女、创新社区文化发展、关爱农民工、支持青年创业、军民融合共建等,公益慈善活动累计开展130余场次,捐款近6000万元。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是“大爱中环志愿者”,每一位员工都对企业的文化深信不疑并熟记于心,在工作中践行着中环控股集团“责任源自内心”的企业核心理念。可以说,我们的优良产业布局、良好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保证了中环控股集团可以很好地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并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您还任职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等很多社会职务,分析安徽民营企业的现状与需求,您觉得民营企业当前最为需要的是什么?对政府层面,您有哪些建议?对民营企业家们,您又有哪些呼吁?


余竹云:我作为安徽工商联副主席,一直在通过多种渠道为民营企业发声。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民营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舵手,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是中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和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安徽省积极落实相关要求, 2018年11月,在安徽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制定的《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八个方面30条举措来促进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各种举措的落实使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激发了民营企业家热情。但是,在政策的具体落地执行方面、对民营企业家精神的保护和宣传方面仍需加强。


在此,建议政府部门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支持力度:第一,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建立支持企业家发展的文化导向,建立平等文化氛围;同时,也要把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强化政策的合理性和落地的有效性。安徽省应该狠抓政策落实:一要在政策制定时让民营企业家参与进来,建立同民营企业家的长效沟通机制,让民营企业家发声;二要推动政策落实;三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第三,加大舆论宣传、树立正面典型。对于有特殊贡献的民营企业家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正面典型的树立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成长。


对于民营企业家,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中国有句俗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各方面能力提升了,才能不负所托。我们应该,第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做好产业,注重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支持。我们民营企业家在取得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努力解决社会矛盾,“做社会的减压器和缓冲阀”,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您是并购公会的永久理事,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公会的发展。当时您选择加入到并购公会大家庭的初衷是什么?您觉得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并购公会的作用?请您用一两句话寄语十六岁的并购公会。


余竹云:并购公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汇集金融、投资、财税、法律以及实体产业的一些精英们,这个大家庭是想做事情的,是有胸怀和信仰的组织。我加入并购公会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公会内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并购公会的发展和中国并购事业做出一些努力,其次,是想借助这个平台来更好地帮助企业优良、有序的发展。


在发挥并购公会的作用上,我认为,并购公会目前的地方影响力还需要加强,我们需要壮大这只队伍,让并购公会能够为更加广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朋友们服务。因此,我建议,我们应扩大公会影响力,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地方工作委员会,同时,在国际上重要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国际重要经济中心布置工作委员会,通过完善并购公会的架构体系,从而提升影响力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寄语并购公会:并购公会是全体并购人的家,从呱呱落地到十六岁的芳华,现在的公会已经长大,他必将走向更大的舞台,承载着全国并购人的梦想发扬光大。





全联并购公会(中国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中国并购公会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并购交易师培训与认证中心等13个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上海、浙江、安徽以及香港、日本、美国等16个地区建有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4月,并购公会荣获“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2018年度优秀商会”称号。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