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理事企讯】深创投副总裁李守宇:做好教练和陪练,与冠军候选人彼此成就

2021-04-02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087

2021·SCGC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未来,资本将去往哪里?国内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挑战何在?机遇又需如何抓住?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深创投副总裁李守宇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介绍了对行业发展趋势、对投资策略、创投角色等的思考,特转载分享。


2020年末,时代财经曾经做过一份2020中国PE/VC年度报告(2020中国PE/VC年度报告),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与其他行业一样,经历了疫情的大考。

回顾过去一年,深创投副总裁李守宇对时代财经表示,“这一年,困难中蕴藏着机遇。”

成立于1999年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是内资创投的成功范本,迄今为止已有二十余年,而李守宇也是在1999年加入了深创投。


在过去这些年里
国内的股权投资行业
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行业来说
未来更是充满变数
其中困难何在?
机遇又需如何抓住?

为此,时代财经前往深圳
对李守宇进行了专访

Q1

深创投在2020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李守宇:2020年,深创投在募投管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从投资方面来说,我们全年投资了198个项目,投资金额116亿元;从退出角度来说,深创投在2020年上市了23家投资企业,同时还有16家投资企业过会待发、34家企业在证监会排队。


另外,在2020年,我们募集了超过330亿元基金,其中包含一个275亿元的国家级新材料基金。



Q2

2020年在募资方面,深创投感受到的难度大吗?


李守宇:去年的募资是有很大的难度。


去年我们一直在募集几只大的基金,比如我们国家级的新材料基金。


同时我们也在募集各区域性的基金,但由于当地的经济环境和投资人经济实力的一些变化,募资金额有一定减少。


在募资方面我们集中了全公司的力量,董事长、总裁、高管亲自带头,大家都有KPI考核,毕竟募资算是我们的血液和生命线。同时,公司募资的整体结构在优化,今后我们要从原来区域化的基金转向专业化的大基金。



Q3

注册制的深化改革对创投行业来说是否是一个挑战?


李守宇:我觉得注册制改革,对创投公司和对企业,它既是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虽然上市条件上会有所放开,但是质量不会放松太多,比如有些目前不盈利的公司,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它也可以上市;原来在国内不太容易上市的消费类、互联网类的公司将来或许都可以在这上市。


条件上确实会放开一部分,但“及格线”还是有的,“及格线”的基础上,择优录取,“特长生”要关注。


从2020年来说,创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和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几年随着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家对一些硬科技企业更加重视。投资硬科技和技术驱动型的创新企业,是目前的一个趋势。


现在资本市场有“2·8原则”,我们投的很多企业都是行业的龙头,特别是整体大行业的龙头,更受追崇。


从今年年初的资本市场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上涨公司,领头的就是像我们投的这些10%、20%的头部企业,这种企业市值的涨幅会整体高于剩下的80%的企业市值涨幅。


这就考验我们的专业化、我们的眼光、我们的决策机制。这种优质的、头部的企业,对我们将来投资的收益会有更大的好处。


而这种顶层项目,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市场表现也越来越好,在2021年,我觉得这个趋势应该会延续。


我觉得创投行业现在也是越来越难做了,挑战会越来越高。各方面的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创投之间也在到处抢人。所以我们一直在完善深创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我们的团队能够深入地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对我们的行业进行分析,能投出更多的明星项目。


2003年时,深创投建立了一个博士后工作站,这是全国创业投资机构的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在这里我们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Q4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印象较为深刻的项目?


李守宇:由于疫情的原因,去年生物医疗方面的很多公司表现很不错。


比如我们投资的“英科医疗”,是生产医用手套的一家企业,在去年,它的收入和利润都在几何倍的增加,同时在资本市场上,它的股价也涨了十几倍,本来我们预测在这个项目上可能会有2个多亿的收益,结果达到20多个亿。还有烟台睿创微纳技术有限公司,因为它有红外测温的芯片,在防疫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外还有“西部超导”(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超导材料深加工的企业。我们在它成长期的时候就进入了,投资了近10年,中间一段时间上了新三板,后来上了科创板之后也是备受推崇,是去年表现非常好的一个企业。



Q5

如果出现一个项目,很多机构都蜂拥而上,深创投一般会怎么做?

李守宇:这几年对于投资项目,大家的争抢程度是很激烈。如果在市场上我们遇到有些机构或者竞争对手一起争抢项目,我们会给这个企业积极提供我们能做到的服务,把自己的优势向企业阐述清楚。


但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大家在“哄抢”,通过抬高估值来取得项目,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不是太推崇,即使我们真的看好企业,也会有个限度,不会破坏市场规则,如果估值到我们不能承受的程度,我们就会减少投资金额,但对于我们非常看好的项目我们还是愿意出高价的。


去年我统计了我们投资金额超过一个亿的项目,应该是有30多个,其中投资额达几个亿的有几个,还有很多是几千万的。目前国内除了规模很大的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的融资规模大多在几千万,投资太多的话,资金也会闲置和浪费。


而对深创投的投资策略,总结一句话就是:天使期看赛手,成长期看赛道,晚期看赛车。从专业化上来说,是希望把看好的赛道的前三名都投了,尽量在不同区域有错位投资,避免被投企业之间直接的竞争。



Q6

现在年轻的创业团队越来越多了,您对这些年轻的团队怎么看?


李守宇:现在我们的创业团队80后90后非常多,特别是一些信息科技类、互联网产业类的企业,确实需要年轻的、有活力的团体去做。


我也非常喜欢跟我们的博士后、年轻的投资经理探讨一些新兴的行业,比如说现在“Z”时代对于消费、游戏、AR等行业的需求,像云游戏、泡泡玛特、茶饮等,我们也在关注。



Q7

您认为现在一些流行项目、风口赛道有没有发生泡沫比较大的情况?


李守宇:我们现在说经济有泡沫、市场有泡沫、股市有泡沫,泡沫确实有。但是泡沫散尽了之后,肯定有金子,有强需求。


识别这些东西就需要我们的眼光,说老实话,泡沫也不可能把它完全去除掉,如果没有这种泡沫,大家都看懂了,那人人都能做投资了。我觉得有泡沫不可怕,但是不能都是泡沫,泡沫不能冒出来泛滥。



Q8

在投资项目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分歧意见特别大的情况?


李守宇:有,而且还不少。我们投委会上经常为一个项目,投委会委员和投资团队争得面红耳赤,我觉得事情是越辩越明的。


有些争议的项目,可能是行业比较新,大家看不懂,还有些行业的趋势、财务指标等等,大家有各自的判断。


我现在发现,大家越看不懂的项目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超额收益,特别是技术上。



Q9

您觉得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李守宇:对于我们的投资企业,我一直把它比方成一个选手,投资机构就是教练,大家组成一个团队,目的都是要把企业做大。


就像我们培养一个选手,期盼它能成为冠军一样。





全联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等19个专业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19个省市、地区和国家建有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