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领导风采】《人民政协报》刊发常务会长权忠光署名文章:坚持数据价值化导向 加强数据资产管理
数据要素已成为跟土地、劳动力、资产、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形成了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数据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为协同推进发展效率和共享公平带来新契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正在加速推动形成。
数据资产管理是数据要素价值流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数据要素价值流通是数据资产价值蝶变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财政部部长刘昆指出“资产评估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中企华评估自创立至今20余年来一直践行专业化创新发展,出色完成众多开创先河的评估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专业力量,近年来也成为数据资产评估领域的行业领跑者。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全联并购公会常务会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新联会会长、中企华董事长权忠光建言献策《坚持数据价值化导向 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文章,被《人民政协报》选用刊登,再次体现了中企华对数据资产管理领域的专业领先研究得到社会认可。

数据要素已成为跟土地、劳动力、资产、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动力。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数字经济以其对生产生活要素的高效配置能力,形成了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数据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为协同推进发展效率和共享公平带来新契机。
2023年初,党中央决定组建国家数据局;8月21日,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入表会计处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2024年初,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和加强数据资产管理;2023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指出数字经济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格局进一步完善的充分体现,有利于健全我国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数据必须和劳动者相结合,进入劳动过程,才能把本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因此,形成了数据资产具有价值和数据资产创造价值的概念。推动数据价值化,将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管理体系正在建立;打破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传感、控制、管理、运营等多源数据一体化集成的趋势明显;不同主体的数据采集、共享机制,不同领域的数据标注、管理应用的各类数据资源平台正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正在加速推动形成。而数据资产管理是数据要素价值流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数据要素价值流通是数据资产价值蝶变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坚持以数据价值化为导向的数据资产管理,主要是要做好数据的“三化”,即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数据资源化是激发数据价值的基础,资产化是从应用需求侧去进行数据服务或产品开发的过程,资本化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变现。从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发展历史经验看,实现要素从资源化到资产化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次飞跃”,是价值化关键,解决产品化和形成市场流通的问题,而从资产化到资本化则是“第二次飞跃”,路径主要包括数据许可使用,数据投资入股、数据信贷、数据信托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方面。
在数据价值化进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在制度设计、流通模式、收益机制、安全隐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数据资产入表前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在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类组合、数据确质、数据确权、数据存储等每一个流程环节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数据入表实现价值化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好数据应用场景对数据要素估值的影响等问题。就目前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看,相较于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公共数据是最具备流通价值和流通基础的一类数据要素,是全社会数据资产入表的基石和突破口:
一是公共数据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制度更健全,便于实现有序流通、高效配置。
二是公共数据应用场景多、乘数效应明显,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强,可推动全社会数字经济发展。
三是资产化或授权经营管理等模式可有效激励社会化开发利用,挖掘国有资产价值,改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和规范公共数据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应用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有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建议,积极推动公共数据资产入表是实现数据价值化路径的基石,助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积极推动公共数据资产入表。
当前各级政府和公益性事业单位手中掌握了大量有价值数据,应当明确这部分数据的国有资产属性,并计入报表纳入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暂不具备确认登记条件的可先以名义金额计量。建议财政部会计司联合资产管理司共同负责公共数据资产入表政策的发布、制度的建立,推进中央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工作。
二是加强公共数据资产化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建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本部门本行业,在摸清数据资源底数、数据入表的基础上,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目录,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同时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避免出现因虚增价值而产生的泡沫现象。
三是鼓励公共数据资产化及授权经营等模式,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价值实现。
《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资产有条件有偿使用”。建议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局、财政部尽快出台指导定价机制或评估、拍卖竞价等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完善公共数据资产治理投入和收益分配机制等,从而实现数据价值化,改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一定程度上化解地方债,优化和提升地方财政状况,更好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发展红利,助力共同富裕。
权忠光建言资政事迹

权忠光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第十一至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副主任、民建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新联会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人员,主动履职参政议政,能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资政。
2023年,权忠光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参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向大会提交了四份提案,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为文物文化资产确权和入表、为教育改革、为国产大飞机的产业化发展献言建策,被全国政协采纳并报送相关部委;两会期间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在“北京您早”节目就经济协同发展提了建议,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新风采。
权忠光作为北京统战社团代表在首都统一战线同心服务团成立大会上发言;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会上提交四份提案分别得到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和市委组织部的办理,取得很好成效;作为北京市政协“两区”建设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调研活动,并为“两区”建设建言献策;参加北京电视台政协e事厅“两区”建设宣传节目录制,并在北京政协网站,网易、学习强国等播放;参加北京广播电台开展的百位政协委员讲“百年精神、叙说百年故事”活动并在北京政协公众号推送,第一时间录制迎接建党百周年感悟并在学习强国上推送。
权忠光奋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并积极履职,2021年作为北京市政协经济委“两区”建设课题组组长、2022年参加了经济委主办的“积极对接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推动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课题,并担任课题组长完成调研报告;2020、2021年带领员工组织和编写了26篇文章和信息上报市委统战部及中央统战部,撰写《关于推动数字资产确权的建议》、《关于建立权威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数据资本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由市政协通过诤友报送相关领导和全国政协;参加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峰会数据资产评估分论坛并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参加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助力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2023年《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在《人民政协报》发表。
权忠光的《关于将北京建设成世界顶级会展之都的提案》荣获北京市政协2022年度优秀提案,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政协系统2019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北京市直属机关工委建言献策优秀奖”、 2021年受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人员”、2022年荣获北京市政协首届“京华同心奖”委员称号,是北京市政协委员的最高荣誉。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