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王巍:并购时代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平庸走向伟大(附全文)

2025-02-28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343

2024年以来,在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鼓励下,上市公司重组如火如荼。并购重组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向来被资本市场重点关注。当前多周期共振下,中国产业并购正在迈入“黄金时代”。


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此前曾在《财经》跨年演讲上以“并购的力量”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回顾中国企业40年历程,并购与上市公司的成长已成为推动经济前行的重要力量,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共同构成经济活力的源泉,而此方面政策的作用是巨大的。”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并购时代而不再仅仅是投资时代投资时代是从无到有而并购时代则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平庸走向伟大。”

—— 王巍

我在这个市场已经摸爬滚打了30多年,每年都有诸多变化,也经历了很多经济周期。大家近期在财经界可能最为关注的两个词,一个是AI,另一个就是并购。熟悉政策的人都清楚,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启动是以并购开始的。在2024年的9月24日,正式提出启动经济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其中“并购六条”成为最热门的词汇。


接着,北京、上海、深圳、安徽、浙江等各地政府都在推动并购。并购原本是“小圈子”的专业行为如今却迅速演变成一场群众运动大家都在热议并购。对于长期从事并购的人来说,面对这样的局势,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忧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并购的话题,即“并购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甚至在一年前,并购在社会上的形象还相当负面,会被认为是巧取豪夺,是野蛮资本。但很快,这种看法就发生了改变,先是被称为耐心资本最近几个月从深圳又提出要大胆资本,从野蛮到耐心再到大胆,这种变化之快,也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不断变化。


今天我想通过并购的力量来表达和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并购实际上包含两个词一个是合并一个是收购合到一块就是并购。合并的意思是,两个或三个公司合到一起,变成一个新公司,原来的公司不复存在,这就是合并。而收购则是指一个公司收购了另一家或几家公司后,并不将其消灭,而是保留下来,将来有可能再卖出,也可能将其作为兄弟公司、子公司或母公司等进行不同的组合。


并购是所有公司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公司长大了就需要并购来实现进一步成长。这就如同婚姻一样,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如同人重新组建一个新家庭,而新家庭与原来的家庭必然有所不同。所以企业的并购和人的婚姻类似,并购可以说是企业的婚姻。大家常说并不是大鱼吃小鱼,但实际上往往很多小鱼也能吃掉大鱼。我们要知道,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并购时代而不再仅仅是投资时代。投资时代是从无到有,而并购时代则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平庸走向伟大。


很多人都说绝大多数的并购都是失败的。是不是这样呢?其实很多这种说法都是传媒传播出来的。如果绝大多数并购都失败,那为何千千万万的企业家还会奋不顾身地投身并购呢?从全世界包括美国和中国的企业历史来看,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如果从人的期望和实际效果不一致来定义失败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科学创新、企业创业甚至人生都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它们都很难完全符合人们的期望值。所以从并购的角度来说只要并购后实现了1+1>2或者收购后的价值大于原来的价值那就是成功的,尽管可能与期望值不完全一致,但绝大多数并购其实都是成功的。正因如此,中国这40年来才出现了众多企业的壮大成长,包括如今大量的中国巨型企业集团以及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这就是并购的力量。




很多人关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如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上市和海外上市的公司加起来大概有7000家,而几千万家企业都在水下,这就是并购的市场。我们可以把上市公司比作庙堂,水下的企业则是江湖。庙堂有各种规则,管理和监管都很透明,证监会等监管机构都有众多规则来制约上市公司。而水下的企业虽然也有管理,但并非由金融监管部门管理,而是由工商部门甚至法律部门来监管。水下的企业世界是一个相对混乱但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力不断组合且不断成长的过程,虽然其中也经常会有很多错误和挫折,但中国经济的生机、生力军和激情都在水下,所以我们更应关注并购的市场,如今这个市场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


很多公司本身就并不适合上市,并不是说上市公司就一定是好公司,相反,有相当多非常优秀的公司并没有上市,比如华为、郎酒等。公司是否要上市,是公司自己的战略选择。上市可以获得社会资本,但同时也要付出代价,要遵守很多规则,要像个好孩子一样,会有很多约束,公司的性格也会发生很多变化。而很多未上市的公司在水下依然可以做得很好,很愉快。所以从今天开始大量的公司会研究如何不通过上市而是通过并购来获得收益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但为什么仍然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呢?很多人会说政策不到位、制度不完善、上市公司质量不好等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三四十年前,我们的制度、资金和上市公司都几乎是一无所有,可那时我们有创业家、有企业家,有一批不怕牺牲的冒险者,中国的资本市场和经济就是在那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到今天的。而如今,我们有了太多的政策、太多的资本,也有了太多的上市公司,可市场却反而波澜不惊,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让人激动起来,原因就在于创业者和企业家退场了这才是今天的核心问题。所以我说,中国资本市场能否重新振奋、能否继续发展,核心不在于监管部门给了多少政策,也不在于财政部给了多少钱,而在于新一代的企业家创业者有没有激情去创新去参与这个新的经济周期这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呼唤新一代的创新者和企业家。




但是,只要到年轻人的圈子里,看到AI、web 3.0、服务经济以及他们的消费方式等,我们就能感受到一种新的激情,因为一代新的企业家正在形成。所以我特别期待长江商学院、《财经》杂志的读者们能够继续为这一次新的经济周期而奋斗。当然,仅有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还不够,还需要有比较好的监管。


所以在今天,我们除了要有创新激情,不怕失败,不怕牺牲,敢于冒风险之外,监管者也需要包容、理解和学习。我高度评价这次的“并购六条”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跨业经营允许收购不良资产并且对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犯的错误要给予包容


之前有人让我谈独角兽。我看到网上有一张独角兽的排行榜,看了之后觉得很奇怪。独角兽这个词是从西方引进的,在希腊神话中,它的特点是勇气、魅力、独特,而不是单纯的规模大。但在中国,我们选择独角兽时,往往是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来判断,只要规模大就是独角兽,这是错误的。独角兽的关键在于独特它可能很小但却在某个领域做到了极致而且可能并不在热门产业而是在一些不被关注甚至不存在的产业中。比如10年前还没有快递行业,10年前的美容美甲行业,如今的游戏行业等,以前我们还认为游戏是玩物丧志,但如今很多伟大的企业都是从看似不起眼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像如今基于AI的一些游戏,如与哈利·波特、迪士尼等相关的游戏,都成为全球热点。未来不再仅仅是衣食住行等硬件领域的竞争,更多的是虚拟经济和数字资产领域,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在选择独角兽时,要明白并购会产生独角兽但不是按照规模而是要看其独特的特点




最后总结一下公司的价值。过去200年前是劳动价值观,后来土地、技术、管理等都成为公司价值的一部分,如今信息、AI 等也都是公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价值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观念的变化会对公司价值产生更大的影响而未来将决定公司的价值。当一个公司只按历史经验发展时,其拥有多少资产、取得多少成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有未来的发展思路,是否能走进未来。同样,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同,公司的活力和发展也会不同,而并购就是改变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方式。企业不能仅仅依赖股权、债权或表内表外的各种融资工具,而要学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比如可能选择上市,也可能私有化,还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等,通过改变公司结构来提升公司的核心价值。这一点是很多企业还不熟悉的,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才只有40年历史,我们过去往往只认为产品和服务是公司价值的体现,当然这没错,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股本结构以及股本的开放性,要学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调整各种组合方式,这就是并购的力量和活力所在。


希望下一代创业者能够在如今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坚定信心,保持激情,去创造新的市场契机,而并购将是你们的一个巨大舞台。总之还是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全球化。大家不要觉得全球化很难,其实我们已经有很多企业走向了全球化。就像很多人说日本失去了20年,但最后发现日本的全球企业收入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企业收入,日本在所谓的失去二三十年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如今中国很多企业也很悲观,认为中美脱钩等问题影响了发展,但实际上我们也有很多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一个大的机会。越是在困难、低潮的时候,企业越要保持定力和坚定的意志力,坚定不移地往前走。


最后希望新一代企业家和并购交易人员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但千万别被并购这场群众运动冲昏头脑并购机会来了但在并购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如果你学会了并购,你就有可能去并购他人,如果你不会,就可能等着被别人并购,这是一场新的竞争。

※ 以上内容摘选自“财经”     





 ▲“王巍” 微信视频号 

 ▲“王巍” 抖音号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1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