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通收购高通幕后:神秘敲门人和他身后的1300亿美元
一场大戏即将开启。
11月6日,博通证实了他们要以10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的计划,如果高通拒绝,博通很可能发起一场敌意收购。
根据彭博社报道,高通已经在评估这一现金加股票的收购计划,但是倾向于拒绝博通这一行动。但消息人士向彭博社表示,博通铁了心要在芯片市场排行榜上晋级,如果高通拒绝该计划,他们已经准备好一场第一收购战,即直接说服股东来完成收购。
可能的战争
彭博社计算,按照1050亿美元出价,以周五消息爆出前高通股价计算,博通的溢价是28%,但交易价格还需要加上高通250亿美元的净债务(net debt)。
博通认为这个价格不存在敌意,“我们提供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条件,而未来可能的合并也是强强联合,非常有意义的。”在消息公布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博通的CEO Hock Tan表示,“我们相信这个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友好的, 尤其是对股东。”
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将会改变整个芯片行业现有格局,让博通成为行业第三,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
但高通并不准备接受博通的收购,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彭博社援引熟悉高通人士的说法,高通认为博通出价贬低了公司的价值,完全是在芯片制造商估值低谷时的投机行为。“过于便宜了!”持有820万股高通股票的Jerome Dodson说,90到100美元每股才是高通应有的价值。
以近五年的时间段来看,2014年时,高通股价位于高点,当年5月超过80美元每股,而今年以来价格在50美元左右,周五因为博通收购消息爆出后,一度上涨18%,目前价格超过61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是移动手机制造业的鼎盛时期,高通在芯片行业的风头超过英特尔这个传统的行业老大。
虽然股东们提出的价格高于高通的历史价格,但你不能否认Hock Tan在抓住高通罕见的困难时刻,希望借此让它低头。
高通利润最高的部门是移动手机技术授权部门,目前遭受世界范围内监管部门的围攻,以及和评估的专利诉讼。因为诉讼的原因,苹果很可能停止买高通的芯片和其它产品,那么对高通这个部门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这个部门是高通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果协议收购失败,Hock很可能发起恶意收购,常见的方法就是向股东允诺以高价。大多数时候,股东都会被利益所吸引,而向董事会施压要求他们同意收购,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作狗熊式拥抱。这种方式常常有效——正如彭博社所采访的股东,他们更关心价格。
但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来说,这并不见得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收购技术公司的老猎人
马来西亚华裔Hock Tan今年已经64岁,虽然年轻时他先后拿到了 MIT 机械工程硕士和哈佛大学 MBA 学位,但采访对象无不强调他的“财务出身”,据称,Hock Tan曾在通用汽车和百事可乐等美国巨头公司的财务部门工作,后来进入芯片制造商ICS担任首席财务官,并最终晋升为首席执行官,非常善于资本运作。
“他只为股东利益考虑。他通常在一家企业股价低迷的时候买入,交易完成后就是各种倒腾——把不好的业务出售,好的业务留下来。他重组后,留下的产品线都是硬邦邦的,展现的财务报表也很漂亮。”这位博通前员工分析说。
Hock Tan像极了一位贪婪的并购整合高手。在他主政下,企业“连续并购膨胀”,最近的收购要约甚至震动整个科技界。Hock Tan的并购轨迹还要从10多年前的往事说起。
2005年,以银湖资本和KKR为首的私募基金财团,以26.6亿美元收购了从惠普分拆出来的安华高科技,并安排该公司于200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KKR在这一过程中请来了Hock Tan。
在这之后,Hock Tan开始在并购上屡试身手,其中知名的案例是在2013年,他以66亿美元,买下老牌芯片供应商LSI,其后留下其核心存储产品线,出售了非核心资产。
2015年,“这家名不见经传但出手阔绰”的新加坡企业又拿出370亿美元,收购全球半导体巨头博通,创下了半导体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案。这是一起“蛇吞象”——当时博通的年营收为84亿美元,差不多是安华高的1倍。新公司保留了博通的品牌,取名“博通有限”。
在安华高收购博通后,公司之前正大力推广的物联网(IOT)产品线被出售。“虽然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毛利润太低,达不到Hock Tan规定的30%及格线”。
据新浪科技报道,一位博通前员工回忆Hock Tan,“他的商业模式是利润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每个部门都有极其严格的利润指标,连续两三次达不到的话,他就会关闭或出售整个部门”。
《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形容,Hock Tan在运营公司时实际果断,在资产出售和裁员重组方面决不拖泥带水,更不怕冒险勇于寻找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的收购机会。他果断凶猛的商场作风,为他赢得了“牛头犬”的外号。
而在购并博通后,Hock Tan又主导收购了博科。虽然这个并购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CFIUS)的反垄断调查延期3次,到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但据说后者的核心业务利润率高达50%到60%”。
通过一系列并购,Hock Tan管理的这家企业从安华高变成“博通有限”,规模一路蹿升,从全球第17,到第9,再到第5。如果这次能成功收购高通,新公司将晋升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企业,且在业务层面对排在前面的英特尔和三星造成直接威胁。
虽然兼并一次比一次大,但Hock Tan行事风格十分低调。“在并购博通后,新公司甚至只保留美国的公关部门”。他也没有社交网站的公开账号,“名字只会出现在博通的交易新闻里”。
“对Hock Tan的风格,评论正反都很鲜明。”在半导体业从业几十年的专家莫大康对说,“但我认为Hock Tan的思路是先进的。半导体行业遵循摩尔定律,速度太快,投资也很大,兼并是一条好路。”
从IC Insight的统计来看,2015年和2016年是半导体行业兼并狂潮,全球总的兼并费用每年都在1000多亿美元。“现在,中小型兼并已经差不多了,只能打大的,才会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收购要约”。
但在这个交易中,值得关注的不止是神秘的Hock Tan。一位经历了2013年收购的前LSI员工说,要关注其背后的私募机构银湖资本(Silver Lake)。“我感觉,银湖在下一盘大棋”。
银湖资本、KKR等私募机构都曾因杠杆收购大战,被企业称为“门口的野蛮人”。他们玩的“不仅是金融技术,也是法律技术”。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银湖资本将斥资25亿美元,支持博通提议收购高通。这是银湖资本已承诺提供给这笔巨额并购交易的可转债融资50亿美元的一部分。这个50亿美元的计划,也是银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
银湖与Hock Tan合作已久,无论安华高收购LSI,还是博通,背后都有银湖的身影。今年3月,银湖还与博通一起,向东芝提起了179亿美元的购买提议。
银湖目前拥有约39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型私募股权公司之一。该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募集了150亿美元的基金,这是私人股权公司管理的最大的以科技为中心的基金。
一个巨头的陨落
这笔收购短期来说可能对于高通来说能够带来乐观前景。
包括彭博社、华尔街日报在内,多家媒体援引分析人士观点认为,两家公司的合并能够解决高通目前和苹果的纷争,缓解高通一个极大的危机。
11月2日,高通刚刚交出了最新一季的财报,直接在财报指出苹果拒绝向他们支付专利费导致利润大跌。
高通和苹果的纷争源于苹果认为高通收费方式不合理——高通的专利授权费是基于整机零售价格收取,高价的iPhone需要相应缴纳高额的费用。
高通不可谓不强势,此前高通与中国企业签订协议时,采取了“专利反授权”的政策。具体来说,就是说手机厂商在使用高通芯片之前,必须与高通签署专利授权协议,将手机厂商本身的专利免费反授权给高通,且规定不得利用这些专利起诉高通的其他客户。
很多厂商都不满高通这种收费方式。为了一起对抗高通,苹果不惜与自己的宿敌三星站在一起。
但高通并不妥协,即便面对股价暴跌、利润断崖式地下跌,它也坚持和苹果打官司。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除了现有的芯片技术,高通的强势来自于自己的技术。
虽然苹果一直在寻找替代高通的方案,比如从上一代iPhone 7开始,苹果就已经引入了英特尔的基带芯片。
但目前来看,苹果还跨不过高通设置的技术门槛——根据测速网站Ookla的实验中显示,在使用因特尔的芯片取代高通的机型上,网络表现明显要差很多,使得苹果不得不限制高通基带芯片的下载速率,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而目前苹果部分iPhone 8 Plus,由于搭载了因特尔基带芯片,在下载速度上与上一代搭载高通芯片的iPhone 7 Plus 相仿。
而未来高通的技术优势还在5G技术,早在2016年,高通就发布了全球首个5G 基带方案“Snapdragon X50 5G Modem”,而在WMC 现场,高通又展示了基于5G 应用的最新技术。6GHz以下5G新空口原型的覆盖距离可达200至500米,并且在速率和延迟上相比千兆级LTE有很大的提升。而同样的测试,联发科和英特尔,都晚了半年以上。
高通能够勇于和苹果翻脸,依靠的正是技术上的垄断,但如果博通收购高通得以成功,这种垄断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手机行业,包括苹果三星在内,普遍采用高通的应用芯片和基带,而博通主要提供wifi解决方案,即wifi芯片,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都是它的客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高通这样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被擅长资本运作的管理层拿下并不见得是好事。这种硅谷常见的管理层倾向于把财报做得好看,经常出售非营利业务部门,卡紧研发投入,与资本保持良好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