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徐明星:区块链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的应用构想 | 德胜门大讲堂·区块链与创新

2019-11-22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7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块链讲话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区块链技术进步,助力数字中国发展,11月19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福建省工商联、全国工商联机关党委、全联并购公会、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全国工商联会员部、信息中心协办的“德胜门大讲堂”在福州开讲。本次“德胜门大讲堂”主题为“区块链与创新——以区块链技术推动数字中国发展”。活动特邀中国并购公会常务理事、OK集团创始人徐明星作为主讲嘉宾,以“区块链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的应用构想”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后附徐明星演讲实录)。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宝金,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雷成财,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等领导出席大讲堂。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家荣主持大讲堂。
 
附:徐明星演讲实录

 
徐明星:区块链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的应用构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在德胜门大讲堂与各位来沟通区块链。我本人是OK集团创始人,是中国比较早期的区块链创业者之一。我们是全球领先的区块链产业集团,一直从事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商用,此外在美国、新加坡、香港这些地方还运营持牌数字资产钱包、支付、交易等等业务。今天我简单分享一下我们从创业者实践的角度对区块链的理解。我大概从几个角度来给各位做分享,因为主办方工商联给了我一个议题一定要讲和征信的关系,所以我也做了很多的功课。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样的东西是区块链。区块链其实没有那么神秘,没有那么悬乎,它是一个存储数据的技术。我们把它叫做数据库,数据库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人类二三十年前就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库大概经历了几代的发展,第一代的互联网数据库非常简单,有一家公司叫做雅虎,因为互联网出现很多网页,他做成一个表格,分门别类帮助大家检索互联网上的网页,这是最早的互联网数据库。后来随着这项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上的网页越来越多,无法用分类的方式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网页,这个时候人类数学家发现搜索数据库,像谷歌、百度这样的公司,把大量的网页做成一种特殊的数据库,来帮助大家找到网页。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又出现了新的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是能够准确记录每笔数据,保证它不出错。这样的数据库应用在大量的电子商务和金融里面,今天说的银行实现电子化,购物实现电子化,底层都是由关系型数据库来保证的。随着数据库技术越来越发展,我们发现要存储大量的图片,比如今天像抖音、Youtube的应用,数据存储量非常大,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承载这么海量的数据,所以出现了我们新的叫做文件型的数据库。每一次数据库技术的突破,带来互联网应有的快速发展,没有文件型数据库的突破,不会有今天的抖音和Youtube这样视频类的应用。
 
区块链也是一样,是另外一种数据库,首先区块链这种数据库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这种数据库是一个网络数据库,是建立在点对点网络上的数据库。什么叫做点对点,简单讲一下,第一个点对点的网络,比如今天这个会议有一个Wifi,每个人连着Wifi,由于互联网很强大,会议室的Wifi连到区域的Wifi,最终到城市主干网,中间互联网是分布式数据库,有很多的中心数据库通过骨干网连接起来。这种数据库很强大,断掉一个区域,其他地方是不受影响。
 
随着分布式网络的技术越来越强大以后,我们发现网络通讯的成本,带宽成本、流量成本变得非常低,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在分布式网络之上建立我们叫做点对点的网络,也有人翻译叫做去中心化的网络。大家可以看一下是没有一个中央控制器,而且中间的某一个网络如果断掉的话,其他地方是不受影响的。但是这种网络是不高效的,所以里面的数据传输有很多带宽浪费。但是由于我们今天的底层分布式网络非常强大,我们已经不再在乎带宽的浪费,所以我们可以建立这种点对点的网络。这也是区块链能够在今天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底层网络通讯技术强大,带宽成本降低,通讯效率非常高。
 
这种点对点的网络上存储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呢?区块链英文叫做Blockchain ,可以翻译成一个帐册,chain是一个链,连接起来,像一个钱庄的老板每隔一小时或者每天记一个账,每天晚上用一根线把这些账串起来。区块链在刚才点对点的网络上,他每隔一段时间会产生一个数据记录的快照,通过数据的检索技术把这整个的数据快照连接起来,形成一个Blockchain。这里面可以看到存储的是交易明细,早期的区块链系统大部分存的是所有的整个网络上发生的所有交易明细,当然采用很多数学的方法便于对里面的交易进行校验,进行验伪,包括快速查询等等。所以区块链是点对点网络上存储所有交易明细的数据库。
 
刚才王巍会长也讲了,点对点的网络上,存储交易明细的数据库有什么作用,干嘛搞这么复杂的东西。我们看一看区块链网络上交易信息是如何传递,有个用户A要给另外一个用户B转账,今天在我们传统的银行体系里面一般要经过接入行、中央银行的清算中心,如果是国际要经过很多中转行,最后可以实现价值的交换。在区块链上如何做一笔交易,有一个用户A给另外不认识的用户B转账,首先生成这笔交易,第二把这笔交易广播到点对点的网络当中去,所有的人都能够收到刚才这笔交易。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笔交易对我是无关,把它忽略掉。这个网络里有一群特殊负责记账的人,网络其他所有人按照数学算法来选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共识,不同的区块链网络里有不同的算法,有的选择有权威节点,他们有记账能力。有的网络按照你的记账能力,不同的区块链网络有不一样的共识机制。不管怎么样,这些记账者由网络参与者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最终选取出来的记账者。这个记账者对刚才这笔交易进行校验,这笔交易是不是真的,他的余额是不是充足,他有没有一个钱同时发给两个人,我们叫做“双花”等等,他会进行这样的校验。如果这个记账者造假了怎么办,我刚才讲了,因为共识机制他的记账者按照既定的数学算法选取出来的,而且是按照不同的人力轮换,下一次记账一旦发现造假以后会提醒,所以任何人很难在这个网络里面造假。当记账者完成一笔交易以后,会把确认的帐册广播到全网,刚才用户A广播到全网是一个他发起的交易,这笔交易只有这个用户发起,并不是被全网所接受的,也不是被大家验证过的。但是经过记账者的校验以后,这笔交易被认为是准确无误,把准确无误的交易再次广播到网络里面去,网络里面的人都可以收到,99%跟这个无关,只有B收到知道给我加了一笔钱,这个过程也挺低效,不太明智。但是其实还是挺有划时代意义的,这是人类在信息时代第一次实现了点对点的交易,就是用户A和用户B做了一笔交易但没有一个中介机构在中间服务他们。其实点对点的交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易模式,在我们的经营货币时代,我们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信息时代以后,你会发现无论是钱还是货都要经过很多的中介,有中介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当然也是要有成本和收费的。但是在区块链网络里,他是信息时代,我们能够第一次实现用户A和用户B没有经过专门的中介服务商,能够实现一笔准确无误的交易。换句话说,这项技术让人类在信息时代可以返璞归真。点对点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地成熟,刚才讲到是点对点的网络上存储记账,但现在的区块链已经不止记账这么简单,可以存储程序,可以存储逻辑,我们把它叫做智能合同。比如说这里面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找个人写一个文章约定稿费,人家写好不给他钱怎么办,这种情况找一个中介,把钱压给他,由他进行稿费最后支付。如果这个中介不靠谱,或者中介介入以后他要收费,今天区块链网络上可以编一个智能合同,这个程序不再是运行在某一家公司的服务器上,是运营在整个点对点网络上面,当某一天你可以编写一个程序,当某一天这个文章写完一个文章以后,这个转给对手方,发起需求之前要把钱自动锁定在智能合同当中去,这个时候智能合同不属于任何人,把这个智能合同叫做他既有签合同主体的能力,又有法院的能力,因为他是一个技术法院,能够自动执行合同的条款。
 
在这里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在我们今天很多比如说在证券交易里会有三方存款,会有钱的清算、券的清算,这些机构都是从西方复制过来。但是在西方欧美国家他们发明了钱的清算和券的清算,都是为了防止里面的造假,其实这些公司效率都是有很多问题,成本是很高的。其实刚才的智能合同可以很好应用在很多证券的结算、清算等等领域里面。所以讲到这里我想再总结一下,区块链是一个数据库,但是是一个和以往不同的数据库,是点对点网络里的分布式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但能存数据,还可以存程序,也有人叫做网络操作系统,把全球计算机连接起来,我们在上面运行一些程序和逻辑。很多人问我你讲了这么多,区块链到底能干什么,如何应用。这个话题挺难回答的。我这几年一直不断地在思考,我觉得我开始学会用一个讲政治的语言来回答区块链如何应用。
 
区块链的应用我认为分两类,一类叫做工具性应用,一类叫颠覆性应用。每一项新技术都分为这两个过程,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也是一样,比如今天要电子发票、电子公文流转,比如要电子阅读等等,这样的产业其实原本就存在,我们使用互联网作为一项工具能够让它更好的提供服务。包括航空公司可以用电子来订票,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进步。另外一面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除了服务既有行业之外,还创造新的行业,比如微信,过去没有我们靠打电话和发短信,微信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甚至颠覆了原有的短信,或者说改造了短信这个领域,运营商开始沦为流量通道业务,真正地应用层业务在微信这里。包括我们看到的滴滴、淘宝,其实都属于这样的颠覆性应用,每一项新技术在应用过程当中都会有这两个方向。
 
区块链今天也是一样,很多人当你问到区块链如何应用以及什么样的应用是非区块链不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他是工具性还是颠覆性,对于工具性应用从来没有非区块链不可,航空公司没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一样的订票,只不过有点差距而已。那么航空公司没有区块链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你选择了应用区块链可能在某些领域,比如说你的积分和各个分公司之间的账目管理之间,可能可以提升你的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个应用过程要根据整个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发展来缓慢、逐步去推进。另外一面,是颠覆性的应用。我相信在区块链上,一定会产生一些完全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本质的应用,比如其实现在也有一些比特币,可能算现在也有一些刚才讲的智能合同的应用,很多游戏它的规则是天然在合同里面,不可篡改,是可以得到整个社会和社区的信任,其实这样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的。昨天晚上有航空公司领导问我如何应用,我觉得那一定是工具性应用,如果颠覆掉,那不是飞机是超音速飞机。但是在中国或者在我们的社群里面,我们有很多人致力于区块链的颠覆性应用,我本人从事于颠覆性应用这个方向。
 
关于区块链在征信这领域里面的应用,其实我本人不是征信的专家,也没有从事过征信企业的运营。接到这个话题以后,把中国能找到关于区块链和征信的论文都研究了一遍,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目前,征信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这几大问题,我国尝试过对中国8家企业发征信牌照,后来不发,像蚂蚁大数据和腾讯大数据,各干各的互相不共享,最后变成他征信企业不是服务大众,变成服务他自己,国家希望把征信抓到自己手里。其实如果你把这种国家的事情交给一家企业,企业都是越垄断越大越好,中国反垄断法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这种必然结果。那区块链可能在这里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几大问题,第一个征信数据孤岛问题,每一家企业只愿意把数据给自己,不愿意给别人。第二你把数据给别人以后,存在很多隐私保护的问题,存在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你和别人共享,为什么,比如P2P公司我交了10个亿的学费积累下来这帮人是坏人,不能贷款给他,我凭什么共享给别人,然后让他少交10亿的学费,其实没有这样的机制。征信数据的价值在企业之间共享交换都存在着你无法去定价或者无法去交换等等这些问题。
 
区块链在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发展空间。首先,我想在区块链这个网络上面是可以设计一种机制,每个人把你所拥有的征信数据写到区块链上来,但是这个数据是加密的,只有你和这个数据的本身的拥有者是这个用户可能是有解密权限。所以这个区块链上,未来将拥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征信系统,而且这个征信数据不属于任何一家企业,属于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那么在这个区块链上,当其他的用户你想要获取这个数据的时候,这个里面有智能合同,如果你想获取这份数据的解密权,需要向他的贡献者来支付一定人民币,来获得这个数据的使用权。这样一个区块链的征信系统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不属于任何人,而且大家所有的数据是在一起的。而且这个数据我后面会讲到是加密,网络上虽然存储很全,但是是密文,国家可以看,个体可以看,需要通过一套通证经济的方式来设计查询权限。这是我看了N多论文总结出来的大概的应用框架。
 
这里面会有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比如说哈希算法,很多地方把它叫做信息指纹,主要用于对一个复杂的信息进行特征的识别,最后把这个特征存储到一个地方,可以验证它是否被篡改过。第二个非对称解密,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这个数据的隐私泄露,比如说当我要给王会长发一个数据的时候,这个非对称加密的过程首先每个人会公布他的公钥,给他发布数据的时候用他的公钥加密完了,因为他的公钥是公开。加密完把这份密文存储到网络以后,他是有他自己的私钥,每个人都有他的私钥,你只能解密用你的公钥加密的数据,所以这样一个过程它是一个发送者跟接受者不需要见面的可以通过一个密码学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这个过程当中不被截取。非对称加密在刚才区块链系统里面我们可以很好的设计,谁在什么时候才有权限来查看这笔的征信数据。
 
时间戳,因为在计算机科学里面都面临一些问题,你的数据传输的时候是不是一个真实,你说什么时候产生,这个数据在网络当中可能被篡改的。所以现在其实我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底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戳,采用了一些机制,那么在区块链上其实可以借鉴这个时间戳的概念,我所拿到的数据原始性是怎样的,在科学上是否可以信任这个数据的。这是压缩技术,都是论文里的,我现学现卖,刚才讲到你的数据里全网存储大量的交易明细,要对它进行检索,这个成本是很高,这是一种数学方法,能够让你更快、更高效对这个数据进行检索和验伪。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这样一个点对点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在征信系统里面能够创造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征信机制,基于区块链的征信系统首先不属于人,是属于社会基础设施,然后它的所有参与方可以对等地来共享这些数据。最后,这个网络其实是一个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结合,很多人说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其实这个翻译是不准确,因为在英文里Decentralize这个是非常中立的词汇,区块链有非常强大的中心,就是规则的设计者,都说区块链去中心其实不是,比特币规则设计者设计了一个规则,这规则被这项技术在全世界200个国家运行了十年,这个规则没有被造假,也没有被打折,准确无误运营着。今天区块链对于政府和监管机构来讲,如果你想特别准确地不打折扣让某一项规则,比如说扶贫等等能够去应用,那么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这个规则的设计者。所以说区块链是无中心是不对的。今天区块链技术,首先规则设计者是他的中心,然后完全可以设计一些超级节点,监管机构或者国家可以拥有一些校验的权利。比如说我们今天大家知道美国等很多国家,包括我们公司在跟美国监管机构合作发行美元稳定币,其实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美国反洗钱机构要求我们提供一个超级私钥可以随时停掉任何一笔钱,当接到他指示的时候,这个交易可以停掉。所以这个区块链在更广泛的应用环节上是点对点,但是提供给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在现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我认为区块链去中心化其实是个误区,他让规则的制定者和最底层规则实施者之间没有了壁垒,所有中间环节变成服务环节,没有打折扣的能力。第二个误区我也想分享一下,我认为比特币不是币,在区块链上有以太坊等等不一样的,我们叫做数字资产。在国外有很多央行直接发行数字货币,也有央行通过商业公司,像美国公司就发行美元的数字货币,他是按照当地的监管规范去发行的。这些不管在发行环节还是结算环节,最终都是锚定到主权货币上来的。还有很多社区里面,现在叫币的人,类似比特币是一个人群,像打游戏,游戏社群里面大家认可的装备一样,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积分或者叫做应用的电子化,是一个特定的人群,我们有一种共识,大家都接受,这是对我们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所以比特币其实不是币,最早比特币在英文的单词,比特币创始人叫中本聪,最早用的单词叫做比特金,域名被人家抢掉,没有买到,后来改了一个名字coin,译成了比特币。所以,一个是关于去中心化,一个是关于比特币,我觉得这是行业里面最大的两个误区。我为行业正名,我们不是去中心的。
 
谢谢各位!




全联并购公会(中国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中国并购公会现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并购交易师等13个专业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18个省市、地区和国家建有分会(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4月,并购公会荣获“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2018年度优秀商会”称号。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