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阎志:科教创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是武汉重启最大的底气

2020-04-19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65



4月18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湖北省工商联、全联并购公会、中国金融博物馆、网易财经承办,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并购公会湖北工作委员会协办的德胜门大讲堂,以“资智援鄂 民企在行动”为主题,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此次线上活动得到了39家上市公司、大型民企、行业商协会以及咨询机构的鼎力支持,直播期间观看人数在线突破110万。


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武汉市工商联主席、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参加线上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整理:


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特别感谢全联并购公会、网易财经对湖北武汉的支持,这次的活动就是对湖北武汉企业最直接的支持,我作为湖北武汉民营企业家的一份子,我也特别愿意参与今天的活动,和大家互动。

48日武汉解封以来,湖北武汉真正打响了经济发展的第二仗,这场战役的难度不亚于抗击疫情的难度。新冠疫情爆发,湖北武汉成为疫情的中心,经济运行整整停顿了三个月,很多企业遭遇寒冬,甚至很多企业没有挺过来。大的环境方面,今天在座有很多经济学家,我就不多讲,但有一个数据,有关方面估算,湖北停工停产,GDP的损失预测已经达到了7700多亿到10000多亿的区间,应该说湖北企业发展非常难,民营企业更为艰难。

最近很多人问我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说这个事情很直观,做商业、服务业,前期开不了门,开了门流动性不够,那你说商业怎么维持?服务业怎么维持?当然,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给了很多支持,特别是中央一再出台很多支持政策,对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想,全国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湖北武汉又是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份,武汉市工商联和武汉大学的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做了一项调查,样本条件有限,只有700多份样本,当时的情况就是有97.21%的企业处于完全停产和部分停产的状态,五成企业濒临破产,一半以上的企业直接感受到了市场压力,也反映这个市场已经被抢占。
    
随着4月8日开城,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直接影响还是很大。特别是一批武汉初创型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非常大,要发工资但没有收入,货也发不出去,资金链、供应链一断就熬不下去,类似餐饮、住宿、旅游、教育培训这些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直接受到了冲击,直接面临生存压力。我们身处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直觉感受到这样的压力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从3月下旬开始,特别是开城之后,武汉一些企业开始了陆续的复工复产,解封重启加快了大规模的复工复产进度。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了84%,湖北也呈现出复工复产快速上升的势头。值得注意的是,复工不等于企业恢复了产能,虽然开了门、打开了机器,但企业运转离满血复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既要看复工率,更要看复能率,看产能恢复了多少,看市场恢复了多少。我们要关注企业的订单、现金流恢复情况,不仅仅是复工复产复市的表现,而且还要看得更深度,看市场主体的数据反应。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何况面临这样一次大的疫情灾难,我们企业受到的重创,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前,复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市场难、物流难的多重难题。最近我们武汉市工商联对全市近70家中型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又做了调查,超过70%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紧张。从疫情一开始中央就很重视,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很重视湖北武汉的资金需求,给了很大的支持,但这种支持戴的“帽子”就是要和疫情相关,直接给广大一线企业,特别是给服务业、制造业还是不多。

部分企业反映外省市场存在“门难进”的情况,我们有一家化工企业不得不通过贴外地企业牌进入市场;有企业反映业务量、订单大幅下降,酒店类服务型企业收入为零,大部分商贸流通类企业负重前行,货物大量积压,推高了经营成本,如何消化库存?因为有的库存是春节前就有的,已经一个多季度了,如何消化库存、恢复正常经营也是一大考验。
    
应该说这一特殊时期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难,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要客观冷静地看到困难的艰巨性、挑战的长期性以及恢复的曲折性。同时,我们也要建立充分的信心,在各界坚强有力的支持下,通过危中寻机,通过自救和大家的帮助渡过难关,我想包括今天这场活动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在这里我想分享三句话,和武汉市中小企业以及全国的朋友共勉:
    
一、坚定信心,相信未来。我们感觉市场正在逐渐好转,需求正在逐渐恢复,我想很快有一天我们会回到正常的生活、生产轨道上。
    
二、做减法,活下去。做好现金筹划,削减各项开支,减少冲动性的投资。
    
三、危中求机,等待明天。明天终会到来,我们已经把春天等来了,要持续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中寻找机会,同时把握新型消费产生的机遇。这次疫情对大家的消费观会有一些改变,这中间会带来一些机遇,我们还是要危中寻机,继续向前,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等到明天的到来。

今天是以支持武汉企业和湖北企业复工复产为主题的,刚才王巍也分享了武汉市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坚信,经历过3500年发展和屡次沉浮起落的武汉一定会挺过去!武汉是一座充满韧性和发展弹性的城市,武汉的水陆空综合区位交通优势、资源配置能力、产业配套能源、人才聚集能力、财富创造能力依然是这座城市牢不可破的最大的产业优势。

受到疫情影响,武汉的经济只是物理性暂停,它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人才结构并没有问题,科教创新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依然是武汉加速重启最大的底气。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辐射能力,应该说是中国所有城市中内生发展动力最强、经济自我修复能力也比较强的城市。此刻的武汉就像被疫情暂时压制的“弹簧”,我觉得下压得越重,反弹的力量会更强大,更重要的是,有了中央、有了全国人民和广大企业界朋友的支持,武汉最困难的时候正在过去,经济能量释放、发展局势改善的势头会更加强劲,武汉甚至会出现新一轮加速发展。
    
武汉有句话叫“经得起踹”,受了一些打击,我们不回避,我们要直面,只要我们坚守企业发展的底气,把韧劲使出来,我想一定会发展好的。
    
谈到如何支持湖北武汉,主要还是在融资税费、政策方面支持,希望中央各个部门、各位朋友能加个油、拉把手,让企业把车间打开,启动机器把生意做起来。我想武汉也同样面临特别重要的窗口期,受到了世界乃至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昨天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政策支持。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和财政部、科技部、人民银行总行各个部委都出台了针对湖北武汉的相关扶持政策。这些财税政策的组合落地,重大项目、改革试点项目向武汉的倾斜,都将对湖北武汉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武汉实现重启,实现发展的底气也来自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也增加了对武汉的投资,封城之后短短两三天,亚布力的企业家,像郭广昌、孙宏斌都到了武汉,还有很多在云上、线上签约支持武汉,这都是我们能够挺过来、发展好的底气。
    
武汉也正在各方的支持下奋力奔跑,危中寻机。最近我看很多专家提出,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武汉可能成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我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武汉也必将成为中国发展机遇最多、环境最优、速度最快的城市。我们也希望湖北武汉的企业家多一份定力和耐心,共同迎接我们这座城市必将到来的远大前程。
    
同时,在这里我也再次诚挚邀请全国的企业家,更多关注、支持武汉,把产业留在武汉,把供应链选择武汉,把资本投到武汉。今天是我们全联并购公会的活动,引导更多资本投到武汉,我相信武汉人必将牢记每个帮助过武汉、帮助过我们的人,武汉一定会发展得更好。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活动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