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年会分论坛回顾】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2020-09-30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54


2020年9月19日,以“并购纾困助力双循环”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并购年会在京隆重举行。年会通过中国网、中华工商时报、新浪财经、网易财经、腾讯财经、凤凰网、湖北广电长江云、新浪微博等主流媒体展开直播,全平台观看人次突破410万。


本届年会特别设置了十场分论坛,嘉宾云集、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十场分论坛主题涉及双循环加速产业整合、区块链、中小企业融资、民企重整、金融科技、家族财富管理、信用管理等领域,邀请了上市公司负责人,银行、券商、信托、投资机构代表等业内专家,就行业新形势、新机会进行多角度交流和观点碰撞,带来对行业的深层次思考。分论坛采取线上播出的方式,可在中国网、中华工商时报、新浪财经、网易财经年会专题页面线上观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收看中国网“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分论坛视频)



作为本届年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金融科技分论坛由全联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承办,聚焦金融科技这一代表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邀请全联并购公会党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李聚合,全联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主任、宜信公司创始人及CEO唐宁,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全联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宜信公司副总裁刘致勇,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未来之道。

唐宁
 
全联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主任、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指出,疫情加快了所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重塑,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决定性能力,数字化时代下金融科技利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传统金融没有充分覆盖的群体,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他强调,谈金融科技时不能为技术而技术,不能有了技术之后到处去找需求,而是要以需求先,应该重点关注到底有哪些过去没能被解决好的金融需求、有哪些没有被充分服务的群体,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需求得到满足。

唐宁结合三类不同群体来说明金融科技应以需求为先:第一类,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类的企业,他们普遍是轻资产、没有抵押担保,而且普遍需要很长的时间发展成熟,需要长钱,这些需求都很难通过传统银行获得满足。但通过市场化母基金,可以为各行业高成长性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长期资金,并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加强投资管理全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二类,广大中小微企业,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但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利用他们的数字化资产、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帮助他们获得便捷的资金解决方案;第三类,改革开放40年来成功的传统企业家,面临着并购重组、如何传承、如何转型等诸多挑战,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金融科技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到他们。“所以,一定要以需求为出发点,细分到不同的重要的领域,抓住痛点,再通过新技术以及新技术催生的新模式,解决这些需求。”谈及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企业之间的关系,唐宁表示大趋势一定是合作,各机构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以及差异化的优势,通过合作能够实现“1+1大于3”甚至“1+1大于10”。

李聚合
 
全联并购公会党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李聚合就“推进并购重组,为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这一话题发表看法。他指出,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以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较低,特别是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长期资金至关重要。“我国有三千多万家中小企业、五六千万家个体工商户仍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李聚合强调,今年上半年,金融科技在帮助中小企业对抗疫情上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此外,大量创业企业仍然缺乏人才储备及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盈利模式和产品服务不尽成熟,它们未来的发展既离不开充分的外部协同合作,也要主动寻找天使投资者的支持。

李聚合表示,我国在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中小企业投融资,特别是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包括推出科创板注册制、完善新三板、推动母基金、放宽相关并购重组政策、再融资政策等,都更加便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及并购,整个体系真正走向市场化和法治化。

何海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重点围绕“维护金融安全、服务金融创新”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金融科技推动了金融业务、服务边界的逐步突破,金融各个行业的业态甚至传统金融机构的流程、部门、业务标准都在发生变革。金融科技创新应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需求导向,同时将安全作为结果导向,既要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也要做好对于金融冲击甚至危机的应对。金融安全要把金融危机、金融动荡、金融风险、金融不稳定统一考虑起来,用更高的站位和视角,实现监管与创新的平衡。

何海峰认为,金融科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点:第一是建立标准,包括金融科技主要运用的信息技术的规范或标准的定义,以及APP等形式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认证管理和标准管理;第二是构建融合发展的生态,通过设立孵化器、加速器,引导国内国外民间的双向的产品交流、知识产权保护、开放融合等,加速机构和企业的成长;第三是坚持在已确立的方向上持续努力,例如在监管沙箱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些专题专项园区甚至示范区,在其中将金融科技风险问题、技术问题上升到安全角度,通过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学界的共同努力加快金融科技发展。

刘致勇
 
全联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宜信公司副总裁刘致勇表示,今天,世界经济金融变革的最基本的主导力量是科技创新。金融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形式、技术应用和产品。金融科技代表着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在研究金融科技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探讨,数字化和新技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生变化。希望各方携手合作,构建一个更加合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圈。”刘致勇强调,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增加社会群体对数字化、智能化金融产品的满意度,从而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监管效能明显提高,促进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他表示,全联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将致力于成为广大会员机构的伙伴,成为行业内部的重要交流协作平台,在理念研究、资源对接、从业人员培训、投资者教育、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场分论坛视频重磅呈现

中国网专题页面:
http://www.china.com.cn/zhibo/zhuanti/node_8019681.html


中华工商时报专题页面:
http://www.cbt.com.cn/zt/binggou2020/


新浪财经专题页面:
http://finance.sina.com.cn/zt_d/2020zgbgnh/


网易财经专题页面:
https://c.m.163.com/news/s/S1600051784876.html


年会精彩回顾


聚焦并购纾困!刘明康、杨伟民、杨凯生、霍学文、王景武、王巍、尉立东等齐聚第十七届中国并购年会 共议经济未来

乘风破浪 谁将折桂?第十三届并购专项奖颁奖盛典隆重举行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联并购公会五大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

年会亮点回顾|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与全联并购公会战略签约视频

刘明康:全球金融市场回顾及并购工作的展望

黄荣:用好用活“并购”利器 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

杨伟民:我国经济增速转正的结构分析

杨凯生: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不良资产处置

徐林:“双循环”与股权投资

王巍:并购公会要做 “拆弹专家”和“方舱医院”

郑杨:“双循环”格局下并购市场的发展

年会回顾|圆桌论坛:王巍、杨凯生、霍学文、杨丰来、蔡咏、姚江涛共话民企纾困

【年会分论坛回顾】中国工商银行:双循环加速产业整合

【年会分论坛回顾】区块链产业里的并购重组机会和价值展望

【年会分论坛回顾】中小企业如何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融现在·创未来”

【年会分论坛回顾】信用服务助力疫情下的复工复产

2020定格精彩一刻!第十七届中国并购年会珍贵图片集锦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收看分论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