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会分论坛回顾】青委会创新展望:创新 混改 双循环
2020年9月19日,以“并购纾困助力双循环”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并购年会在京隆重举行。年会通过中国网、中华工商时报、新浪财经、网易财经、腾讯财经、凤凰网、湖北广电长江云、新浪微博等主流媒体展开直播,全平台观看人次突破410万。
本届年会特别设置了十场分论坛,嘉宾云集、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十场分论坛主题涉及双循环加速产业整合、区块链、中小企业融资、民企重整、金融科技、家族财富管理、信用管理等领域,邀请了上市公司负责人,银行、券商、信托、投资机构代表等业内专家,就行业新形势、新机会进行多角度交流和观点碰撞,带来对行业的深层次思考。分论坛采取线上播出的方式,可在中国网、中华工商时报、新浪财经、网易财经年会专题页面线上观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收看中国网“青年菁英会:创新 混改 双循环”分论坛视频)
经过40余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眼疏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已经成为大国竞争新战场。研发速度的比拼,产业推进的加速,安全风险的控制,都充满着挑战和未知。那么,青年人如何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能否找到其发展的巨大空间?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并购年会重要活动之一,由全联并购公会青年菁英会(青委会)承办的分论坛,以“青委会创新展望:创新 混改 双循环”为主题,国资民企的并购领军人才、国企混改的操刀人士、跨境并购的专家学者等青年菁英济济一堂,聚焦如何发动青年人的力量推动双循环的发展。
论坛在全联并购公会青年菁英会(青委会)主任、中车国创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鹏的主持下开始,来自北京九汇华纳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刘松源,瑞典驻华使馆商务处兼瑞典投资署大中华区总监朱彬博士,全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高级并购交易师、湘民投集团创始合伙人黄虎作为特邀嘉宾,围绕主题发表了精彩阐释。
混改成为论坛第一个议题。混改已经讲了很多年,到底怎么混,如何改?三位青年嘉宾都提出了专业领域内有代表性的意见,刘松源善于操盘国有混改,朱彬博士精于资本共同出海、技术收购,黄虎作为民营的机构代表,也从多层面、多角度畅所欲言,发表了精彩观点。

刘松源
刘松源分享回顾了混改的发展与演变阶段,“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定义了混改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的一种经济结构,我认为这是最官方的一个定义。”
混改是实现我国经济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2016年开始混改试点,到今天已开展了4批,在此基础上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推行双百行动,不单在体制上改革,同时在机制上改革,有了政策的支持,改革进入深水区。刘松源表示,混改的目标是完善制度、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在这个前提下,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混改模式和指标要求,有的企业是为了脱困,有的是副业剥离,还有的是试点新机制,从制度上让参与混改方没有后顾之忧、让公司员工持股起到激励作用,在协同资源的同时完善退出机制,通过机制改革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朱彬
朱彬分享了从2008年以来海外并购的发展趋势——“从资源型的并购到新技术的转换,并购的目标不断调整和清晰;被并购企业也在不断适应国内的体制机制和沟通流程,通过循序渐进的整合,逐渐掌握国际化的治理能力和管理能力。”
“北欧五国在电子科技、生物医药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企业体量小,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有和国内企业携手发展的动力。”朱彬带来了几个有趣的跨境并购案例,从推动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如何有效地助力双循环。其中发生在芬兰的案例,是芬兰历史上第一个由中资的国资为主体完成的上市公司私有化,并购整合之后,国资进一步的孵化使其形成了境内和境外的二元循环,在境外它保持了原有的研发能力,同时它的产能在国内进一步放大,一跃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微机电系统MEMS芯片公司。“公司即将登陆科创板,有望在国内成为第一个科创板上市的芬兰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混改案例,对深化改革可以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参与混改,民企的动力在哪里?”黄虎通过三个实例,讲出了民企参与国企混改的顾虑和关注点,“希望混改后能真正地建立现代企业董事会管理制度,让民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民企才愿意去参与。”
民企纾困为何青睐引入国资呢?黄虎表示,国资意味着信用背书,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时候,引入国资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成为民企的“定海神针”;有些国资可以为民企带来订单,这也是合作的一种基础,说到底还是一种资源的互补。“只有企业做好了,才是真正的实现退出。创新是一种对旧有规则的打破,相互解决问题,才是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黄虎强调。
张鹏
张鹏作为主持嘉宾,从政策和案例上和在场嘉宾探讨实操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还从青年人独有的视角将“并购”、“纾困”和“双循环”的目标串联起来。
“并购是为企业引入高效资产,驱动未来的发展,这也是国企混改的目标;而在引入高效资产的同时,剥离低效资产,增强流动性,更是民企纾困的手段,是从发展的角度真正地践行双循环。”张鹏表示,市场上的从业者都深有体会,随着时间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越来越深入,亲身经历的国企混改案例中,有的真正建立起了董事会决策机制,让职业经理人挂帅,和同行拼效率,和市场要效益;有的是国企不控股,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员工持股真正实现主观能动。在对民企纾困方面,张鹏也有切实体会,“提供暂时的流动性可以让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嫁接资源帮助企业打开市场,真正和企业共同成长,更有效地让资本服务于实体。”
中国年轻从业者在金融领域的积累和突破,已经让我们不断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体制机制特色的发展之路,相关监管部门的呵护与支持也是重要推动力。并购是一个再造信任机制的过程,未来,全联并购公会青年菁英会(青委会)还将不断举办召开其他主题的论坛来加强理解和研究,相信在全联并购公会的引领下,资本服务于实体能为青年人更大地赋能。
年会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