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并购年会跨境并购论坛举行】海外并购的推动与实践

2019-12-13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11

在“一带一路”、“走出去”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着眼于全球市场进行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整合,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站在更优的位置点上,展开海外并购是大趋势。在国际并购浪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海外并购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推进交易?收购完成之后,如何更好的完成整合?这些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亟需关注的焦点。
 
为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规避跨境并购中的风险点,培养熟悉海外并购专业技术和实操惯例的专业化及管理型人才,12月8日,2019第十六届中国并购年会分论坛:跨境并购论坛隆重举行。论坛以“海外并购的推动与实操”为主题,由亚太并购协会协办,邀请专注海外并购的专业人士分享实操案例。通过经验分享和深度解析,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如何在并购交易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态势下提高交易成功的可能性。


 孙杰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殷仲洁围绕《中国跨境并购业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国际金融公司(IFC)企业金融服务全球主管Angelo Dell’Atti围绕《新兴市场的并购机遇与挑战》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亚太并购协会联席主席David Fergusson,北斗资本主管合伙人、In-techGroup(德国因科集团)董事长张工,美富(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琼,中企华资产评估总裁助理兼国际业务负责人李永刚在圆桌对话中交流了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就如何解决从而成功将交易完成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中国并购公会副会长、德勤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孙杰主持。

 
殷仲洁


中国工商银行紧抓跨境并购业务历史发展机遇,成功牵头完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并购项目,在服务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殷仲洁从跨境并购交易深度参与者的角度,分享了近年来跨境并购市场的行业市场大势和未来前景,交流了工商银行参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心得体会。近年来,针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金融需求,工商银行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了“顾问+债权+股权”全流程、全链条和综合化的跨境并购产品体系。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工商银行愿与中国企业携手同行,更好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和融智支持。

Angelo Dell’Atti


Angelo Dell’Atti在演讲中表示,IFC也是世界银行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在与政府合作特别是新兴市场的政府合作,支持新兴国家发展。他强调,世界银行在市场中投资超过3000亿美金,主要业务集中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如果中国企业想到拉丁美洲或者非洲进行投资,世行经验很丰富,会给予企业提供很大的支持。

他介绍说,有一些企业想到非洲去投资,但是不知道如何进入非洲的市场,世界银行会通过网络布局,分享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给出最佳市场建议。此外,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离不开资金的问题,不论是进行权益收购还是融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企业巨大的支持。在过去的60年中,我们着力于研究在新兴市场,进行权益收购和并购相关工作方面如何做到更好,为企业实现最大的项目的回报。
 
并购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David Fergusson


在之后的对话交流环节,David Fergusson谈到了第一次来到中国投资是1986年,从此与中国结缘。他说,“我和王巍创始会长在10年前就已经相识并有着共同的目标——推进两国之间的跨境并购工作,这也是我们着过去10年中一直为之努力在做的事情”。他还介绍,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业务,不论是购买或者是出售相关的公司,以及在北美和中国之间也非常良好的业务发展。他表示,在过去三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如此,还是很高兴地看到,在我们的发展目标当中,中国并购公会和亚太并购协会建立的是一个不可破坏的合作基础,这种基础是可以继续关切双方的利益,继续推进跨境并购的合作。

张工
 
张工坦言,北斗星通是在导航领域非常优秀一家国内上市公司,在海外进行并购过程中问题要比经验多、教训比经验多。不过,并购的过程恰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必然的一步。在国际化过程中,也特别需要赋能,要让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海外并购重点领域的国家的企业,认识中国市场、信任中国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他强调,赋能的前提是“升维后降维”,投资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亮点,从而提高并购的效率和成功率。

卢琼

卢琼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当年外商来华碰到的问题,在没有负面清单之前,要经过很严格的各个部委的审批和登记。在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去”前,当时的国际局势同现在也不太一样,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越来越多,有很多国家要求除走正常的外资审批流程外,也会有国家安全的顾虑,所以,我们面对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当年外商进入中国的问题。卢琼强调,在这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的企业有过经验和教训,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步子走的越来越稳。
 
李永刚就2019年境外并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一个典型的特点是,2019年做的80多个业务里有1/4的业务是在美国交易,涉及到股权转让、资金撤出等方面,总体感觉是出于资产安全退出的考虑。第二个特点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监管要求对一些进行减值测试等。第三个特点是,能源类的包括油气资源、铜矿、铁矿、基础设施、交通、港口等跟产业投资相关的比较多。李永刚表示,跨境并购与全球经济形势、国家经济形势、监管政策、外汇管制等密切相关,企业要“在趋势里找机会、在变化里找机会、在变化里找到价值”。

永刚

在跨境并购过程中,机构和企业会有哪些困惑?李永刚认为,首先,大家会苦恼跨境的并购是找评估机构还是找估值机构。随着跨境并购越来越多,大型机构慢慢在成长,网络铺开、专业提升,更多的评估机构开始直接做境外业务。同时也避免了原来的做法,一开始境外并购找估值机构先做估值,回过头来再做评估,有时候衔接有问题也是无效的劳动。“原来找境外估值机构是进口产品、进口服务,现在我们国产化的水平也可以了。”李永刚说。第二是价值类型,估值角度有市场价值、有投资价值,在中国的市场,市场价值绝对的,这是国资的立场,现在还没有完全转型。从专业分析角度,这也在困惑着我们,毕竟“走出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都受到方方面面监管的规定,现在在概念上正在转型,仍然还是一个过渡期。

“我们建议在跨境并购中,中国的无形资产应该提高高度;要利用政策,境外并购经常会有税务的筹划,除了税收政策,其他政策也会产生机会。”李永刚谈到,今明两年风险已经开始进入爆发的阶段,一些风险正在退出。不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逐渐“走出去”,接下来各种产业也会给境外并购带来很多机会,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全联并购公会(中国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中国并购公会现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并购交易师等16个专业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18个省市、地区和国家建有分会(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4月,并购公会荣获“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2018年度优秀商会”称号。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