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吴声:战役后的新商业开局!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联合宜信财富推出疫情应对专题视频第二期

2020-03-03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22

战疫后,新商业如何开局?企业如何拥有反脆弱能力?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主如何考虑成本问题?2020年会爆发哪些新场景新物种?

 

为协助企业主们顺利渡过疫情期间及疫情结束后的困难时期,中国并购公会金融科技委员会联合宜信财富共同推出“中小企业应对疫情解决方案”线上系列专题视频,本期邀请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围绕上述疑问做解答。

 

长达2个多小时的精彩分享,吴声在现场字字金句、秒秒干货,针对诸多行业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和趋势判断。本文重点选取家庭客厅场景革命、在线教育、非接触商业、前置仓商业、共享员工、透明化机遇等火热话题,观看视频可以了解更多细分行业和商业趋势发展相关信息。



《战役后的新商业开局》在线视频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Q1:这场疫情,给企业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


吴声: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3个关键点——

第一,如何把拥抱不确定性作为基础心态和能力。

第二,如何习惯常态型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

第三,创始人如何把根据环境快速生成解决方案的能力常态化。


Q2:疫情期间,围绕家庭场景有什么新的机遇发生?


吴声:

我们不可改变宏观,但在微观上可以有作为。


家庭场景本质是家庭有效时间和总时间的分配问题,作为家庭成员,在学习、健身、娱乐、购物上的时间分配,定义出家庭画像和资产图谱。


在家庭细分场景,原本我们觉得不能应用在家庭场景的商业,在本次疫情中都通过电商、外卖、直播等方法来完成新的交互,场景被数字化的连接而被重新定义。例如由于疫情的触发,曾经习惯使用微信的用户,已经逐渐下沉到App,甚至许多中老年人都非常熟练地能用App下单买菜。


大量的家庭场景正被细分——学习的场景、运动的场景、在线办公的场景与娱乐场景等等,线下的体验改变成到家服务后同样也能加入到家庭场景中,许多新的家庭场景信号正在被催生,其中有3个新物种趋势:


① 数字单身——因为家庭的关系而定义个人的ID,包括内容和社交的账号。

② 到家普惠——大量知识服务、流媒体、健身、生鲜配送等订阅模式,会变成“一切皆可订阅”。

③ 客厅革命——家庭社交场景会被激活,分为家庭内与家庭外的社交场景,譬如拼团和群。


这波显而易见的“宅经济”才刚刚开始。


Q3:家庭客厅革命,有没有代表案例与企业?


吴声:

第一,是以语音交互为代表的数字助理。我们在使用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百度小度这类数字助理时,会通过“越用越懂”的机器学习过程来建立属于自己家庭的IP,这就是我们说的从“ID到IT到IP”的一场革命。


第二,是以5G的应用带来的智能家居革命。小米、华为、TCL、海信、海尔都是不错的例子。智能家居在学习、健身、睡眠、购物等方面,通过提供整体服务的解决方案,带来与家庭的“深度陪伴”也是未来趋势。


家庭客厅革命本质是场景和入口的争夺,之后会变成一种延伸,成为整体方案服务的提供。谁能生成数字入口的优先级,谁更能形成家庭场景的陪伴,谁就更有机会提供家庭整体解决方案,大幕才刚刚拉开。


Q4:传统行业企业主,如何加入家庭客厅场景的革命


吴声:

第一,在变化中定义自己的生态位,商业模式需要嵌入家庭场景,通过解决家庭场景中产生的痛点需求,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第二,企业需要与家庭场景建立连接,进入家庭生活的流量场景,无论爱奇艺腾讯视频还是B站,根据受众人群的交集选择合适的投放策略。


第三,在判断平台关系时,要借助场景痛点形成自己的流量,并判断自己有没有承接流量的能力。个人的建议是,最好用小程序、公众号,来转化成自己的用户池,进行二次深耕。


第四,通过私域流量的累积和沉淀,用微信等渠道激活用户场景,从而来实现自组织和裂变。


本质上在选择家庭场景流量关系时,是建立和用户的信任。


Q5:未来哪些场景能搬到线上?


吴声:

第一,没有单纯的线上和线下之分,只有场景和氛围、体验和连接,例如譬如现在火热的直播间也需要装修,我们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场景。


第二,网红直播的人格,在长期的互动中,已经完成了线上和线下的“打通”,例如李佳琦和薇娅非常忠诚于自己的用户,非常在乎与粉丝建立的信任度。


第三,一旦完成了场景的设计、人格的设立,就会产生用户“数字化”。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正在驱动这种镜像化。


一切的场景都在数字化、都在线上化、都在融合,在围绕用户体验,形成新的数字化服务。


Q6:在线教育到底是疫情的昙花一现,还是长久发展的趋势?


吴声:

线下教育的线上化是不可逆的。通过技术手段,在线教育的高效、可追溯、随时随地随学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80%以上的教育都是可以在线化的,只是程度深浅不一,在线教育本身就会成为基础设施。


线上教育发展会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线教育会持续爆发;第二阶段,在线教育会下沉,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普惠;第三阶段,形成教育plus,打通各行业,形成更加场景化、数字化、社群化的形态。


Q7:非接触商业,前置仓商业,折射出什么商业现象?


吴声:

①非接触商业

美团、京东物流等都是典型的非接触商业,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全新的个体服务商业化。在医疗、健康、餐饮领域里,非接触商业解决了哪些痛点?我们可以思考3点——


● 接触的痛点有哪些?

● 无效接触的时间能否被优化?

● 高频接触的场景能否更有效率?


第一,在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非接触的方案,但是整体趋势是,我们即便必须要“接触”,也要有“非接触”的方案。例如在房地产领域因为有VR、AR的加入,原本需要5-6次的看房,现在只需缩短到1-2次的最终看房。


第二,5G到来之后,直播、短视频的场景,通过新的非接触形态,会代替大量的接触形态。


第三,非接触会指向个体的商业需求。例如一人食、一人住、餐厅隔离仓等是对个人的尊重,是对隐私边界的定义。非接触商业,会带来新的礼仪、文明,而这种文明能给我们大量的启发。


非接触的核心是:用户能不能对企业形成安全感、体验能否形成友好性,细节是否具有极致性,符合人情、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也符合社会文明观念的变化和观念形成。


②前置仓商业

前置仓的核心,我们理解是从原本的每日优鲜、京东到家这类生鲜类的商家,到现在已经扩展成的“每个人的前置仓化”。


例如餐饮可以做堂食、做外卖、卖预制菜、再卖别人的商品。用户希望更加高效、短链的需求满足路径,大量的场景,在凭借新的配送和电商平台实现和用户的履约,也更方便实现订单交互和“带货”。全社会的前置仓化的本质是在于:它的点位更加的前移,前移就是离用户更近。


全社会的前置仓让店铺功能极大拓展,店仓配一体化让品牌变成小的生态,让专业变成全品类的百货化。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我们深度的、系统化去挖掘,再去全面满足他。


Q8:如何理解共享员工?


吴声:

第一,共享从来就没有跟我们断裂。Wework、Airbnb都是对社会资源更有效利用的方向。例如共享单车,作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工具,作为社会效率的要素,符合都市年轻人出行的补充,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中心化的组织时代已经过去了。疫情下所说的在线办公,不如说是能否成为去中心化的、自驱式的协作网络,能否成为理解组织使命的员工。反过来说,企业也在甄别什么是需要的核心员工。此外,在组织内部也有共享员工的概念,一名员工可以身兼数职,这也是共享逻辑。组织内外、员工技能、灵活用工时间空间的边界都在模糊。


第三,共享员工关键是能不能检验他岗位的履职能否胜任预期。共享员工一定是趋势,但本质不是为了跨组织的流动,而是组织需要更加去中心化的、自驱式的人才成为组织的“发动机”。


共享员工对公司的本质形成了真实的颠覆,是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一切坚固的组织都正在烟消云散,但是组织的使命和承诺本身正在加深。


Q9:什么是透明化的机遇,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吴声:

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带来了透明化的诉求。当我们去理解各种不确定时,唯一能够相信的是信息的透明。透明机制是我们理解社会的基石,建立透明才能降低用户选择的难度和成本。金融、物流、农产品等等都是非常关键的透明化应用场景,透明化场景有4个发展方向:


第一,DTC方向,运营的内部行为的外部化,它们和用户的连接是非常短链的。例如三顿半、完美日记等,用户也参与产品的研发。


第二,供应链透明化方向,当用数据机制来定义整个产业、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会变得很透明。类似网易严选、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等。


第三,服务刚需透明化,医疗健康、农产品、借助区块链的技术,用查询的颗粒度,来给用户带来透明度。


第四,机遇透明化,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家居到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新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和算法的机制会推动如智能医疗、网红直播经济的爆发。



扫码注册APP观看更多直播





全联并购公会(中国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业务主管部门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中国并购公会现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区块链以及并购交易师等16个专业委员会,在大陆地区、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等18个省市、地区和国家建有分会(工作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