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9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展业
2月3日下午,首都金融业发展与“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202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188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96%,2020年北京金融业情况可以用“123456”来总结:
一个中心功能建设更加突出。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指出“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已成为集金融监管、资产管理、征信评级、支付清算、金融信息、标准制定、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朴道征信、安联资管、大和证券等内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在京法人金融机构超过900家,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60万亿,占全国一半以上。
北京成功举办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国家级金融街论坛。开创性举办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闭门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切实推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
两个保障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金融业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发挥“雪中送炭”作用,加大对防疫重点企业、受疫情冲击企业和民生保障企业融资支持力度。2020年,17家在京主要银行通过快速响应机制为近7.8万家次中小微企业提供6467亿元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发挥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作用,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对接交流服务“畅融工程”平台,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累计举办116场,服务金融机构近2400家次,对接企业4800余家次,参加人数超过12300人次。增强融资担保能力,提升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服务质效。
三个方面推动首都金融新增长点。一是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申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际碳金融集团在京设立取得积极进展,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落户城市副中心。二是申创科创金融试验区,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率先开展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发布三批22个项目,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重大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平台相继落地,城市副中心特色智能金融应用场景试验区启动建设,北京金融科技竞争力排名居国内各城市之首。三是着力打造财富管理中心,全国首家“大资管”行业协会——北京资产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发布《海外资管机构北京投资指南》,举办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四项措施打造上市公司北京集群。通过建立“战时+常态化”上市协调机制,设立上市公司服务管家制度,启动科创类企业上市“钻石工程”,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服务平台四项工作机制,2020年,北京地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6家,上市公司总股本、总市值保持全国第一。“新三板”改革不断深化,2020年7月新三板精选层开市交易,截至目前北京共8家企业挂牌精选层,居全国第一。
五个优势聚集优质金融资源。一是发挥“服务管家”优势,全年共49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展业,许多重要金融机构具有标志性意义,如第五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河资产开业,首家农业再保险公司批筹,第二家个人征信公司朴道征信注册成立,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中储粮集团、新兴际华集团新设财务公司批筹。二是发挥先行先试、创新引领优势,首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阳光消费金融设立,首家日资控股证券公司大和证券获批,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落地,国内首家外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橡树资本落地。三是发挥金融开放政策优势,北京瑞信方正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突破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欧洲最大资管公司东方汇理的全资子公司锋裕汇理正式落地。四是发挥首都优势,勇争第一。今年1月,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首家保险投资资管公司——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3个“全国首家”金融机构落户北京。五是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外资金融人才15%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金融领域国际执业资格认可政策等落地。
六项措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一是进一步巩固发挥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金融风险处置协调机制作用。二是推动地方金融监管立法,《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已通过人大二审。三是率先建立及早发现、打早打小、存量整治、应急处置和刑事打击“五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工作框架,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高度肯定。四是统筹开展“7+4”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发布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指引,实现地方金融监管数据报送和现场检查全覆盖。五是持续开展“蜜蜂计划”和“百千万宣教工程”,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六是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金融活动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