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回归实证,赢家是他们!历届得主有哪些特点?一图读懂
10月11日,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3位美国经济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半授予大卫·卡德(David Card),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的贡献。
另一半授予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Angrist)和吉多·伊本斯(Guido W.Imbens),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
202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为每个奖项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30多万元)。

从左到右:三位经济学家分别出生于1956年、1960年、1963年,分别来自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哪些特点?一图读懂:

南财快评: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实证,寻找有用的经验性证据
David Card,1956年生于加拿大圭尔夫,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美国与加拿大双重国籍。其研究领域包括移民、工资、教育以及劳动力市场中与性别和种族相关差异,尤其擅长使用自然试验方法(natural experiment)解决劳动经济学里面的因果检验难题:比如最低工资,移民和教育等重要问题。发表了超过125篇文章和出版多部著作,如《神话与测量:最低工资的新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手册》等。
Joshua D. Angrist,196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他将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工具变量法和自然实验的理念和方法广泛应用到微观经济学领域,为推动经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如Angrist和Krueger利用美国的义务教育法这个准自然实验背景,对读书是否有用的问题进行因果识别,该篇文章发表在顶级杂志《经济学季刊》(QJE)。其代表作品包括《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这是任何一个实证计量工作者都需要的绝佳工具书。
Guido W. Imbens,1963年出生于荷兰埃因霍温,现为斯坦福大学应用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教授,美国与荷兰双重国籍。他从事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开发方法,在观察研究中使用匹配、工具变量和回归不连续性(RDD)等绘制因果推论的方法。如在因果干预方面,Joshua D. Angrist和Guido W. Imbens严格证明了自然试验方法(natural experiment)可用于精确证明因果关系,并使用工具变量方法识别医学中仪器的平均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Guido W. Imbens和夫人Susan Athey(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经济组教授),还是经济学界一对厉害的“教授夫妻”。Susan Athey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经济学家,是第一位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clark克拉克奖的女性经济学家,对动态机制设计领域有重要贡献。大家一直戏称,Susan一直在学术上碾压Guido,而且Guido似乎一直是默默追随夫人,从美国西海岸搬到东岸,后来又迁回去。
经济学家对研究过去的数据总结得出结论感兴趣,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因果关系的识别。在今天,因果关系理论对创新的价值越来越显著,探寻因果关系是做出创新的必要条件,三位的获奖也进一步突出了应用计量在识别因果效应上的重要性,为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者:林发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燕云,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涉及劳动力市场、实证研究,未来获奖方向可能是这些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11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名经济学家——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以表彰他们在劳动经济学与实证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位经济学家共享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名经济学家共享。
加拿大经济学家戴维·卡德因“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性的贡献”获一半奖项,美国经济学家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因“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获另一半奖项。
诺贝尔奖官网发布的颁奖词中写道:“2021年经济学奖得主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并展示了可以从自然实验中得出关于因果关系的结论。他们的方法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彻底改变了实证研究。”
对于戴维·卡德的获奖理由,颁奖词中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开创性工作中,戴维·卡德利用自然实验方法分析了劳动经济学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最低工资、移民和教育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显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不会减少就业机会。此研究成果与同时代传统的经济学观点“提高最低工资会增加企业的工资成本而导致就业减少”截然不同。
对于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的获奖理由,颁奖词中写道,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的研究证明了从自然实验中得出关于因果关系的精确结论是可行的。
据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而是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他于1968年设立的奖项,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奖项自1969年起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布。自1969年至202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了53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累计共有89人获奖。
获奖方向符合宏观经济学思想脉络
在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看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成果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因此往往滞后于学术思想发展的时间曲线,但奖励顺序大体符合宏观经济学的思想脉络。
任泽平指出,上世纪70年代,宏观经济学领域的诺奖主要颁给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包括萨缪尔森(1970年获奖)、希克斯(1972年获奖)和缪达尔(1974年获奖)等人。
1980年代以后,芝加哥学派的获奖人数逐渐增加,呈现出与凯恩斯主义者平分秋色的格局。其中,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1982年获奖)、布坎南(1986年获奖)等,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克莱因(1980年获奖)、索洛(1987年获奖)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卢卡斯(1995年获奖)获奖为标志,新古典主义开始得到诺奖承认,真实经济周期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也于2004年获得诺奖。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的获奖人数逐渐增加,斯蒂格利茨(2001年获奖)、菲尔普斯(2006年获奖)以及迪顿(2015年获奖)均是重要代表。
任泽平预计,沿此脉络,未来宏观经济学领域的获奖方向可能是解释全球金融危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调节收入分配等相关的经济理论。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唯一一个不是根据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遗愿设立的奖项,而是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为纪念化学家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全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颁发给了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与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以表彰他们在计量经济学领域特别是在“发展和应用动态模式于经济过程分析”中的贡献。而简·丁伯根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尽管成功整合进了诺贝尔奖的评选体系里,但诺贝尔经济学奖争议倍出。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四名获奖人,皆曾经呼吁废除此奖。哈耶克领奖时表示,倘若当年征询他的意见,肯定不建议设奖。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构呼吁瑞典皇家科学院废除经济学奖。2001年,诺贝尔家族成员在《瑞典日报》上发表公开信,批评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降低了诺贝尔奖的格调。
诺贝尔经济学奖近五年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为该评选中最年轻奖项,于1969年才首次颁发,截至2020年共86人获奖。与其他奖项相比,获奖者普遍高龄,曾出现90岁高龄奖项得主。以下整理出近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奖者以及他们的成就。
2020年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和罗伯特·b·威尔逊(Robert B. Wilson)获得,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2019年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来自MIT的教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以及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2018年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以及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共获殊荣,以表彰两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框架,所作出的贡献。他们构建出的模型,解释了市场经济如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知识相互作用,为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2017年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为该研究方向的奠基人。泰勒把心理学的现实假设,融入到了经济学的决定分析中。他通过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证明了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的。
2016年
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罗姆,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为很多领域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制定,提供了一个智力基础。
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小知识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据
自1969年以来,已颁发52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有25个经济学奖仅授予一名获奖者。20个经济学奖项由两位获奖者分享。三位获奖者分享了7个经济学奖项。
只有经济学家能获奖吗?
事实上,诺贝尔经济学奖曾多次颁给“非经济学家”。开创“纳许均衡”概念、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主人翁纳什(John Nash),在1994年因对“非合作赛局理论”(theory of non-cooperative games)的卓越贡献获奖,他是数学家。2009年以经济治理分析获奖的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是政治学博士,专长领域是公共政策,曾任美国政治学会(APSA)主席,也是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奖女性得主。
此外,2002年的经济学奖得主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则是不折不扣的心理学家,因为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带入经济学领域而获奖。
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为66岁,是所有领域中得奖者平均年纪最大的奖项。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埃丝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但她在 2019 年获奖时已经 46 岁。
最年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俄裔美国经济学家赫维茨(Leonid Hurwicz)在2007年以90岁高龄获奖,是当时诺贝尔奖史上年纪最长的得主,翌年6月病逝。这个纪录直到2018年才被物理学奖得主、96岁获奖的美国科学家阿斯金(Arthur Ashkin)给打破。此外,最高龄诺贝尔奖得主排行榜第三名也是经济学家,美国学者沙普利(Lloyd S. Shapley)因创建稳定分配理论,在2012年以89岁高龄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是第一位女性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于2009年获奖。埃丝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于 2019 年获奖,成为第二位女性获奖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史上的夫妻档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与迪弗洛(Esther Duflo)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教授,是史上第一对共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夫妇。时年46岁的迪弗洛,不仅是史上第二位获得经济学奖的女性,也是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学奖得主。
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贡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证券报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