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2022-02-16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22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已于近日向社会公布,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先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女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冀岩先生。下面首先请蒲淳先生作介绍。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就“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这个主题跟大家交流,向大家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在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用监管方面的做法,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谢谢蒲淳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刚才蒲淳副局长提到市场监管总局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请您介绍一下市场监管总局贯彻落实《意见》所作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考虑。谢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落实《意见》已经作了周密的部署,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今年市场监管总局重点部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意见》印发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配套文件,印发了重点任务分工、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以及抓落实的具体措施等,指导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召开动员部署会,1月20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就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三是加强宣传培训,近期我们将通过召开培训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对《意见》进行广泛宣传,推动形成政府公正监管、企业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请问在食品安全领域怎样确保《意见》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保障食品安全?谢谢。
你这个提问很接地气,这个问题请王铁汉先生回答。

首先谢谢您的提问,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的确确是天大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提出了党政同责、“四个最严”以及全过程监管等要求,为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已成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工作效能的迫切需要,具体如何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监管机制相结合?请介绍一下,谢谢。
这个问题很重要,由我来回答。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监管针对性不强、发现问题比例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等多份文件提出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针对突出问题和风险开展双随机抽查,提高监管精准性的明确要求。

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创新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的重要举措,其中科学精准分类是关键,请问如何保证分类的科学性、精准性?谢谢。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专业,请总局的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女士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你刚才的问题提得非常好,科学准确地分类,的确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关键,要做到科学分类、精准分类,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全面有效归集各类企业信用风险信息,这是做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基础。二是构建科学且能不断迭代优化的指标体系,这是保证分类的科学性、精准性的关键。三是需要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这是实现自动分类、动态分类、保证分类客观性和分类结果共享共用的技术保障。我从三个方面再阐述一下。

《意见》提出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理念和方式拓展到市场监管各业务领域,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的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请问,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如何落实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谢谢。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福建、浙江、山东好的经验,今天我们也请来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冀岩先生,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谢谢您的提问。北京市高度重视信用监管工作,将信用监管作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优化首都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健全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涉企信息集成、企业风险识别以及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也将认真贯彻落实总局《意见》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升北京市场监管治理能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我们想了解一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场景,在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方面有什么要求?谢谢。
刚才北京局的冀岩先生介绍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现在请刘燕女士回答你的问题。
谢谢你的提问。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对企业的分类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运用分类结果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场景越丰富,我们监管的便利性就越高,企业的获得感也就越强。《意见》指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主要应用于市场监管系统各业务领域对企业的监管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场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想再问一个和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请问在食品安全领域将如何推进企业风险分类管理?对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食品领域果然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媒体朋友、记者朋友非常关切的问题。这个问题请王铁汉先生回答。
谢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同行业的信用监管各有特点,但核心是根据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从而提高监管的针对性、靶向性,加大对违法失信者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最后一个问题。

现在在全国已经有4800多万户企业,但是对这些企业来说,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他们的实际利益有什么关系?比如信用风险比较低的企业,他们能得到什么实惠吗?谢谢。
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企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生存发展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竞争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基于企业的信用风险信息开展信用风险状况研判,根据信用风险状况不同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监管效能。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最主要目的是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