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我国将增发1万亿国债,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2023-10-25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49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据了解,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当下时点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主要是出于哪些政策考量?增发的万亿国债将投向哪些领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提升整体抗灾救灾能力是此次国债增发的直接原因。通过中央财政增发国债并向地方转移支付的方式,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债务结构,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万亿资金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


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同时,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是资金使用方向中的其中一项,增发国债资金用途更多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期能力建设,突出民生属性,有利于促进长期高质量发展。”明明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发国债用于减灾防灾建设等八大方面,有利于补短板、惠民生,充分体现了财政支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基建投资仍具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在减灾防灾,比如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建设等方面。此次资金用途针对性强,目标明确,选择了补短板、惠民生的领域,这也是财政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的应有之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本次增发国债1万亿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其中,今明两年分别实际使用5000亿元。这释放了财政政策保民生持续发力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弥补抗灾短板,切实增强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韧性。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在增发1万亿元国债之后,2023年中央预算作出相应调整。据了解,2023年中央本级支出不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年初预算增加5000亿元。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近年来,中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左右,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在罗志恒看来,中央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预算调整,赤字率将上升到3.8%左右,充分利用了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空间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国赤字率水平作出相应调整,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释放政策潜力。
另外,在多位专家看来,中央财政增发国债,并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能够进一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债务结构。
对此,王青表示,这将在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的背景下,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并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今年底、明年初拿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
罗志恒表示,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有利于增加可支配财政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同时优化债务结构,更好地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


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持续恢复向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超出市场预期。但同时,总需求不足,市场主体信心需要进一步提振的问题依然存在
增发万亿元国债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巩固三季度以来的经济恢复转强势头。”王青表示,在增发国债这一政策促进下,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向好。考虑到这笔资金还将在明年继续投放,这意味着至少在明年上半年,稳增长政策还会持续发力显效,进一步修复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罗志恒表示,在当前这一时点上增发国债,释放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与预期。
此外,杨畅表示,发行特别国债有利于推动经济稳步恢复。此次资金使用安排跨越今明两年,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将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徐贝贝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