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顶部固定

券商2023十大关键词:行业并购、IPO收紧…

2024-01-05
新闻来源: 全联并购公会
查看次数:1147


2023年证券行业充满变数,其不仅要面临全面注册制下的行业格局重塑,亦需要面对全面降薪、公募降佣等的冲击


文|张欣培 周楠

编辑 | 杨秀红

2023年,对于证券行业来说,是披荆斩棘、充满挑战的一年。


这一年,券商行业发生了许多重要变革,足以载入证券史的全面注册制落地,北交所新一轮改革启动,券商公募化布局加速、多家资管子公司相继成立。


这一年,券商也面临诸多压力。A股行情低迷,IPO(首次公开募股)与再融资收紧,券商投行业务遇冷;被认为高薪行业的券商再次全面降薪;证监会严监管层层加码;公募降佣改革落地,券商研究所业务承压。


这一年,券商们提出了“打造一流投行”的目标,券商之间重组并购越发频繁。与此同时,这一行业出现了一波换帅潮。


回顾过去,我们总结了券商2023年十大关键词,希望由此概括这一行业过去一年的重要变化。

No.1:全面注册制落地

2023年2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并就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后,全面注册制改革相关的165部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实施。4月,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下首批10家企业上市交易。


证监会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标志着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后,包括信息披露、IPO、债券发行、资产重组、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一系列注册制相关制度于此后数月内陆续修订发布,为全面注册制走深走实保驾护航。


全面注册制落地,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年多年来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在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看来,注册制改革与沪深交易所建立、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座丰碑。


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各板块特色更加鲜明,错位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全面注册制下,监管层压实发行人信披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强化退市监管力度,全方位把好市场入口、出口关,年内超250家公司终止上市申请,近50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创历史新高。


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使券商多项业务受益,率先受益的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其将推动投行业务从传统的以资源为核心向以销售定价和交易服务能力为核心转变。不过, 这也基本上重构了投行的业态,从由卖方主导的通道型业务回归到集结定价、销售等专业服务的综合性投行业务,加速了其向专业化、资本化投行转型的进程。


相关报道:

全面注册制下的新变局|《财经》特别报道

No.2:IPO、再融资收紧

从5月开始,IPO就开始呈现出收紧趋势。9月,证监会公开表示,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彼时,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目前,这一态势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在收紧态势下,IPO终止审核企业数量增多。数据显示,2023年,A股市场超过270家企业的IPO终止审核。其中,被视为“红灯行业”的“衣食住”企业,更是出现了扎堆撤单。


再融资审核也趋严,2023年多家上市公司定增终止,包括多家融资规模超百亿的定增。中金公司270亿元与华泰证券280亿元配股计划全部终止。证监会表示,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要求。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企业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等。


IPO、再融资的全面收紧使得券商投行业务受到较大影响。有投行人士就表示,手下项目几乎全部暂停,只能将精力放到储备项目上,或者转向北交所。


不过,对于科创属性较高的企业来说,上市仍较具优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经济大环境下,市场容量没有变化甚至在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源输送到科创属性更高的企业上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报道:

A股IPO审核趋严,七月以来新增受理仅一家

IPO市场又风吹草动了?

年内IPO撤否94家,谁是“撤单王”?

No.3:公募降佣冲击波

2023年,公募基金降费降佣改革全面开启。


当年7月7日,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拟在两年内采取15项举措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水平,开启基金费率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


同年12月8日,证监会再次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将权益类基金的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


券商作为基金链条的重要一环,公募基金费率下调也将从多方面使券商行业承压,其影响包括:降费将令基金公司的券商股东收益减少、管理费下调致券商分仓佣金率同比下滑、券商席位租赁缩水、销售服务费下降等。


据公开数据,以2022年为基数进行测算(2022年市场平均佣金率约0.026%),预计证券行业公募交易佣金收入由188.74亿元降至121.48亿元,下滑35.64%。


具体到业务,市场观点认为,综合来看,公募交易管理改革带来券商研究业务承压,券商研究业务竞争格局或迎巨变,研究资源和佣金收入或将进一步向研究实力较强的券商集中。


东吴证券认为,长期来看,本次降佣延续让利投资者态度,预计将促进公募基金产业链与投资者利益共振,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报道:

牵涉28万亿市场,基金降费动了谁的奶酪?

No.4:北交所改革

2023年,北交所开启新一轮改革,也为券商提供了更多增量业务机遇。


2023年9月初,证监会发布了被称为北交所“深改19条”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北交所启动涉及做市交易、发行底价、转板等多方面内容的新一轮改革。


部分改革举措的推行将直接影响券商相关业务。


例如,在做市交易方面,改革明确,扩大北交所做市商队伍,允许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丰富做市商库存股来源、健全北交所做市商评价激励机制、推出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


据公开报道,北交所做市商扩容制度发布后,已有十余家券商向北交所提交了评估测试申请,预计后续北交所做市商队伍将持续扩大。


2023年12月,中金公司开通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权限,正式成为北交所做市商。北交所官网披露了中金公司宣布加入,为贝特瑞、吉林碳谷做市的公告。


与此同时,券商也在加码北交所市场投资。


中信建投设立北交所股权基金。2023年12月25日,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资将与北京金控集团旗下金财基金、金控资本以及其他机构联合设立北京金建北交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以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其中中信建投投资出资占比为35%。


相关报道:

北交所启动新一轮改革

北交所新一轮改革,剑指何方?

No.5:打造一流投行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这为券商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11月3日,证监会发声,重申将打造一流投资银行。证监会表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随后,一众券商纷纷表态,将打造一流投行为发展目标。中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亮表示坚决扛起打造一流投资银行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把建设金融强国的“动员令”转化为实际行动,锚定一流,追赶一流,超越一流。


中信建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常青表示,必须奋力打造“一流投资银行”,更好促进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建设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银河证券表示,到2025年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优秀的现代投行,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兴业证券、国金证券、国元证券等中小券商亦表态要打造一流投行。


国内诸多券商都提出了打造一流投行的口号,但客观来讲,这条路还有些遥远。最有希望率先成为国际一流投行的中信证券,其总经理杨明辉在2023年9月提到,中信证券与国际一流投行还存在很大差距,包括规模体量、国际业务占比、资产负债经营能力、人才队伍等方面都与国际一流投行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也是国内证券行业要打造一流投行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相关报道:

打造一流投行,中国投行还有多远?

No.6:行业并购风起

如何打造一流投行?做优做强是举措之一。近几年,业内频现券商并购案例。2023年,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持续推进,“国联+民生”、“浙商+国都”、“华创+太平洋”等几起收购案,均被市场高度关注。


2023年12月,浙商证券公告称,拟受让包括重庆国际信托在内的五家公司合计持有的约19.15%国都证券股权。若该笔交易完成,浙商证券将成为国都证券第一大股东。


向前回溯,民生证券股权转让,是2023年券业并购中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宗收购案,浙商证券也曾参与其中。


2023年3月15日,民生证券股权拍卖落槌,国联证券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联集团”)最终胜出,将以91.05亿元接手民生证券近35亿股股权。浙商证券和东吴证券也参与拍卖,但最终遗憾出局。


2023年12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主要股东的批复》(下称《批复》),核准国联集团为民生证券主要股东,对国联集团依法受让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0.30%)无异议。


华创证券收购太平洋证券事项,也在2023年有新进展。当年12月,证监会披露对太平洋证券变更主要股东的三大反馈意见,均与华创证券相关,涉及华创证券是否就入股事项履行完备的程序,投行业务整改进展,自营业务、资管业务及子公司管理的梳理以及风险评估等。


此外,2023年市场一度出现券商并购传闻,包括中金公司将与中国银河进行合并重组。但两家券商均发布澄清公告称目前不存在并购事宜。


相关报道:

拿下民生证券,国联证券的一盘大棋

浙商证券扩张之路:错失民生,瞄准国都

No.7:券商全面降薪

曾头顶百万年薪的投行保代早已跌下神坛,近几年券商领域已呈现出降薪趋势,2023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2023年上半年就有多家券商传出降薪消息,尤其是头部券商。随后发布的年度报告也从侧面证实了降薪传闻。其中,高管的薪酬降幅较大。在可比较的22家上市券商中,19家员工薪酬出现下滑,18家券商高管薪酬下降。


毫无疑问,券商薪酬下降已是行业趋势。有人感叹,金融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行业的降薪只是回归到正常水平而已。在他们看来,很多券商从业人员的高薪并不是来自价值创造,而是牌照溢价,因此普遍高薪并不合理。


从监管层面看,2023年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要求破除“金融精英”“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券商行业或将告别高薪时代。


相关报道:

券商降薪,大势所趋?

独家|基金分仓佣金降至万四,券商研究所降薪裁员入冬

No.8:严监管加码

全面注册制在“放”的同时也加大“管”的力度。围绕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中国证监会持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


监管层坚持“申报即担责”原则,压实发行人及实际控制人责任。2023年11月10日,证监会就修订《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前者进一步强化“申报即担责”,对“一查就撤”“带病申报”加强监管;后者再一次强调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监管层严把“入口关”,对撤否率或者否决率高的公司,依据严重程度不同分别对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予以扣分,提升监管震慑,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压力已经充分传导至券商投行。同时,监管层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严监管不仅局限于投行领域。2023年,监管层多次对券商的违规行为出具罚单。尤其是研究部门,大到国泰君安、中信建投,小到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东亚前海证券等,包括明星分析师和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在内,都收到了罚单。


相关报道:

监管政策加码,投行人感叹“好难做”

投行再戴“紧箍咒”

39张罚单接踵而至,券商研报路在何方?

No.9:发力布局资管子公司

2023年,券商持续发力布局资管子公司。


一方面,券商资管子公司队伍持续添员。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核准华福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同日,证监会接收了首创证券设立资管子公司的申请材料。


2023年11月26日,华鑫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鑫证券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资管子公司成立后将承接华鑫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以独立法人形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国信证券、国联证券、华安证券、长城证券、华福证券等五家券商获批设立资管子公司。


同时,还有多家券商排队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涉及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


另一方面,部分资管子公司在2023年正式开业。当年年内,申万宏源资管子公司举办开业仪式,国联证券宣布其资管子公司落地青岛,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在北京举行开业仪式。


有市场观点认为,券商积极申请成立资管子公司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券商做大做强资管业务,丰富产品线;另一方面,离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也更近了一步。

No.10:券商换帅老将谢幕

2023年,证券行业出现一波“换帅”潮。


仅在当年9月,就有三家券商官宣迎来新任董事长或总裁,恒泰证券新总裁为银国宏,万和证券新任董事长为甘卫斌,中金财富新任总裁为王建力。


与此同时,两大汇金系券商中金公司、银河证券在2023年均发生人事变动。


中金公司方面,该公司元老级人物、在中金“服役”20余年的黄朝晖到龄退休,辞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及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吴波代为履行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职责。同时,沈如军提出辞去公司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等职务,由陈亮担任新一届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老牌券商银河证券在2023年迎来了新董事长和新总裁——王晟担任银河证券董事长,薛军担任公司总裁、执行委员会副主任。


2023年,还有部分券商老将辞任。


第一创业27年来首换帅。2023年6月,该公司称,原董事长刘学民因年龄原因辞去董事长及董事职务,选举吴礼顺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


刘学民自1997年8月起担任第一创业前身佛山证券董事长,2002年8月-2023年6月担任公司董事长。


中原证券“老将”菅明军在2023年6月到龄退休。菅明军自2008年加盟中原证券,历任总经理和董事长。鲁智礼“接棒”任中原证券董事长。


相关报道:

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调任上海市国资委主任

70后薛军任总裁,银河证券“少壮派”高管团队成型

券商换帅:中金之外,还有谁?

什么年纪才能当上券商董事长?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