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 | 追忆周道炯主席二三事
痛惜!原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原监事会主席周道炯同志,于2024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对周道炯先生的去世,致以最深切的哀悼,特为其撰写此文悼念,正文如下:
2024年1月11日,曾经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道炯老先生91岁高龄去世,令人痛惜。相对不久前去世的曾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的老友汪建熙,业界反应有些落寞,毕竟周老已经退休多年,这一代人的记忆比较模糊了,不免唏嘘。利用周末,我匆匆写下几点记忆。
我大学学的是基本建设财务,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在建设银行系统,所以对建设银行比较熟悉。周老1984年起做了十年左右的建设银行行长,我的各地同学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公认是厚道稳健的好人,对建行这样一个政府性质很强的金融机构,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我的姨夫与周老是亲戚,曾多次要介绍我去拜见周老,对我而言,有点趋炎附势的感觉,也就作罢了。直到他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国证监会的主席,才开始有了一些场面上的往来。不过,第一次接触,让他印象深刻。

【2018年9月15日,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一行参观天津金融博物馆】
1995年的国债327事件和1996年的琼民源事件都是资本市场初期野蛮生长的典型案例,网上可以查到资料。我当时担任一家国有证券公司的业务负责人,两个事件都有关联,经常被叫去质询。大约1996年底,周主席召集了一个小范围的闭门会议,部主任和处长们突然板起面孔,严厉指责券商和中介机构,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最后,周主席和颜悦色地提到,社会上都在谈“垃圾股”,你们要认真反省,深刻检讨,在上市的源头和全过程严格把关,对全国人民负责,也请你们对证监会的工作提出建议。
我对刚到位不久的主席就对历史做负面评价心有不满,年轻气盛便立即起身发言,我所负责的证券公司已经完成的35家上市公司的主承销,占当时全部上市公司的15%,如果说业界制造了一批垃圾股,我当然就是罪魁祸首,愿意领罪。不过,所有的审批额度和上市各个环节的审查都是证监会各个部门负责把关,说到底证监会才是垃圾股的始作俑者。话音刚落,在座几十位券商和中介机构代表们居然响起了热烈掌声,一下子气氛就凝固了。
周主席盯住我半天,一字一顿地讲了一句,今天不是谈责任,但要总结经验,我们下来再讨论吧。公司董事长知道后,要求我写检讨,又专门跑到北京向周主席请罪,他们都是安徽老乡,担心得罪证监会。不久后,公司派了其他领导参加证监会会议,据说做了严肃的检讨。从此,我心里总有几点内疚,毕竟他是建设银行老领导,才到证监会不久,承受这么大压力。我的确太不明事理了。
2013年,周道炯先生担任光大银行的独立董事,再次与我相遇。我立即趋前问候,在我提醒之后,他清晰地记得当年的话,但忘了说话的人。笑着说,我经常到国务院领导那里自嘲,证监会监管无方,制造垃圾股有份,原来源头在你这啊。我与他大约见了五六次,他很念旧,多次回忆他在安徽突然被调到北京的事。离开建行系统十多年了,他居然记得我许多同学的名字,他们大多都担任建行的部门或分行领导,对建行非常有感情。他多次提到,习惯了在财政和银行部门工作的风格,干部都自律,严谨,听话,步调一致,好管理。资本市场太复杂了,队伍不好带。证监会工作是临危受命,服从安排,庆幸的是有惊无险,对得起组织和领导的信任。

【2018年9月15日,中国证监会第二任主席周道炯一行参观天津金融博物馆】
我告知周老做金融启蒙的事,他非常感兴趣,要我陪他到博物馆参考。2018年9月,我专程陪他去天津金融博物馆考察,他非常兴奋地转了两个小时,一直在谈你们要给建设银行做一个博物馆啊,还要给我介绍安徽主管金融的领导。周老那种殷切的目光,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对建设银行的感情深厚。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的转型,从封闭社会到全球化的演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今天的年轻人看到了结果,体验了成就,也许有兴趣关注几十个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更多从内部从侧面从底层撬动巨石迁移的力量常常被忽视被遗忘。我周边有很多令人尊重的老者如同周老一样,理解改革开发的大趋势,默默而坚定地在不同角度和方位上用自己全部心血贡献力量参与并推动历史进步。周老从安徽财政厅、中国建设银行到中国证监会这几个大的跳跃上都沉稳而执着地完成被赋予的特殊使命,鞠躬尽瘁,恪尽职守。让上级安心、下属安全、亲友愉快,事业坚实。中国的资本市场正是有了周道炯和汪建熙这样一批睿智、厚道和善良的中流砥柱,才有了艰难却勇往直前的经历。怀念他们,也是勉励自己,曾经与他们为伍,也应继续前行。
2024.1.13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