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增强
降准等措施将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降准除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向社会传达积极的政策信号,还叠加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能起到推动实际利率下行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三季度末该指标已降至1.73%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个人房贷利率下调等变化会对之后一段时间的银行净息差形成更大压力。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银行负债成本相对较高已经成为制约达到该目标的关键问题。”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说。
相对于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金融债、存款等负债来源,银行从降准政策中所获得的资金成本最低。张旭称,此时降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的压力。而且,1月25日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缓解了其净息差压力,最终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多措并举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考虑到经济恢复基础仍需巩固,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企业经营活力仍是金融工作的重点。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于下一步利率政策,宣昌能具体提及了六个方面措施,其中特别谈到将综合考虑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股息率等的比价关系,更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支持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同时维护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条件。
李湛认为,“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股息率等的比价关系”此次被强调,是因为近两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加之去年以来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居民及企业风险偏好降低,导致中长期存款变得更具吸引力,这对银行的净利差带来明显压力。从当前经济形势看,2024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均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存款利率调整是商业银行在平衡揽储需求和净息差压力后做出的定价决策。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3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尚未有效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2024年不排除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宣昌能同时表示,在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完善LPR形成机制,督促报价行提高报价质量;同时加强贷款利率监测与自律管理,防范企业部门资金空转和套利。
“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报价质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情况,从而提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透明度和公平性。此外,利率监测和自律管理有助于识别和减少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防止企业部门资金空转和套利方面。”李湛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贷款资源被更有效地配置到真正有金融需求并能够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记者:李国辉

全联并购公会是2004年经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2012年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总部位于北京,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全联并购公会现拥有230余家理事会员和4000余名联系会员,建立了法律、基金、标准、国际、并购维权、数字经济以及信用管理、金融文化、金融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等 20个委员会,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话:010-65171198
网址:www.ma-china.com
邮箱:cmaa@mergers-china.com
